| 信息来源: 安徽新闻联播 发布时间:2025-10-24 浏览次数: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徽制造业基础较好”“有条件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走在前列”。锚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安徽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十四五”时期全省经济运行实现了“量”的跨越和“质”的提升,历史性迈入工业大省行列。

最近一段时间,安徽汽车制造业好消息不断:奇瑞汽车一款量产越野车在芜湖成功横渡长江天堑,刷新世界百年汽车工业史;江汽集团联合华为共同打造的百万级高端豪华车型,上市4个月大定突破15000台,持续创造国产品牌新纪录;蔚来第二品牌乐道汽车开启交付一周年,销量突破10万台,发展速度跑在新势力车企前列。

蔚来创始人 董事长 CEO 李斌
有了底层的技术创新,我们才能有最先进的产品。像我们去年前年连续两年的研发投入都超过130亿(元)人民币,研发投入强度是非常高的。

强化创新引领,一体推进产业集聚、开放发展,安徽瞄准新能源智能网联赛道,加快汽车制造业提档升级。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累计生产汽车240多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超过120万辆,出口116万辆,三项指标稳居全国第一。

安徽省汽车战咨委执行秘书长 省汽车创新中心主任 任林杰
安徽的汽车企业一直是有一个创新的基因、创新的梦想,安徽省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之中也提供了很多很多的要素保障,由于我们的产业生态的构建和整个的系统的矩阵式的打法,所以才有这样一个亮眼的成绩。

包括汽车在内,“十四五”以来,安徽紧扣制造强省建设,统筹谋划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从牵头抓总的实施方案,到具体执行的行动计划,一项项政策措施密集出台、高位推进;坚定不移走“科创+产业”“基地+基金”“龙头+配套”路径,做大工业总量,提升发展质量;相继开展先进制造业投资“领跑”计划、制造业投资巩固提升行动,制造业投资增速曾经连续48个月保持在10%以上;依托全球化平台,加强“双招双引”,“十四五”期间世界制造业大会累计签约项目3300多个、总投资额达2万亿元,其中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超过80%。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党委书记 执行副会长 熊梦
安徽省委、省政府站位很高,布局很全面,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总书记强调的“四链”深度融合,在我们这里见到了丰富的实践,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四链融合加速产业向新。当前,以“芯屏器合”为代表的现代产业体系,正成为安徽新的闪亮标签: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指数全国第五,全球近10%的显示面板,全国约8%的工业机器人、10%的汽车、11%的新能源汽车、15%的家电是“安徽造”;尤其是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安徽综合竞争力已跃居全国第三。在皖南宣城,华晟新能源勇当光伏领域“探路者”,创造了一秒钟下线4片、一小时14400片的行业新纪录。

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徐晓华
使用晶体硅和非晶硅两个材料来做异质结,大家做了30年一直都没有实现,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终于可以实现异质结大规模低成本地生产。

一手抓产业培育,一手抓智能制造。过去几年,安徽加强顶层设计,大规模开展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2.48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已达八成。在皖北蚌埠,依爱电子引入5G+工业互联网,生产信息化水平升至90%,企业很快尝到了“甜头”。

蚌埠依爱消防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表面贴装车间 负责人 张国胜
实现了全流程数字化管理,自动化与信息化深度协同,整体运营成本降低了25%,产值能耗下降了20%。

为了进一步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今年下半年,安徽又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以人工智能为牵引的新型技术改造,着力培育各类智能工厂2000家以上,建设省级及以上先进制造业集群30个以上。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副厅长 罗文杉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链群深度融合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全省工业经济展现出“往前赶”的强大韧性与活力,我们安徽历史性地迈入了工业大省的行列。

“十四五”前四年,安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9%,比全国高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8位;全省规上工业营收从2020年的3.8万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5.49万亿元,居全国位次由第12位提升到第6位,占全国比重由3.6%提升到4%;今年前三季度,安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比全国高2.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