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 / 江淮传真
安徽:公共文化空间“按需供给”提升服务效能
  信息来源: 新华社  发布时间:2025-10-03  浏览次数:

国庆中秋假期,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三公山景区游人如织。山脚下,由铜矿工业遗址改建的鹿狮村公共文化空间同样人气十足,游客们参观工业遗存、购买特色农产品、体验非遗。该村依托三公山景区优势,打造集研学、参观、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文化空间,为乡村“文化会客厅”增添一抹独特韵味。

这是安徽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生动缩影。安徽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有序推进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已培育约1200个不同类型的公共文化空间,着力提升服务质效与管理水平,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合肥市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世纪南书房是安徽省首批建成运营的公共文化空间。走进这个两层空间,“动静相宜”的景象映入眼帘。一楼阅读区,读者或伏案学习、或席地阅读;二楼活动区,舞蹈教室传出热闹的鼓乐声。“我们正在排练腰鼓,下午要去表演!”69岁的社区居民沈利群笑称自己是这里的“常客”,每周都来参加文体活动、特色课程。

去年4月起,世纪南书房以“按需供给”为导向对原公共文化空间进行改造升级。合肥滨湖时光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健说,公司用2个月征集近千份“需求清单”,并将其转化成“改造施工图”:清退冗余书架,增加座椅,优化照明;按“冬令时”“夏令时”动态调整服务时长;拆改单一活动空间,打造多功能文体区域。

改造开放一年来,空间累计接待市民约2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近六成;实现营业收入约120万元,同比增长超700%。

为提升公共文化空间服务效能,安徽注重因地制宜促融合。鼓励公共文化空间与城市阅读空间、实体书店等统筹衔接,实现资源互补、功能互通,打造群众“推门可见”的精神家园;与服务群众、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培育农产品展销、乡村民宿等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马鞍山市当涂县姑孰镇五星社区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里,工作人员姜雯萍上午八点半会以“志愿领读人”的身份在这里为村里的老人读报念书。“通过举办‘志愿领读人’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也让他们在这里交到了朋友。”姜雯萍说,目前领读人队伍已超20人,累计服务400余次。

作为“村改居”社区,五星社区“一老一小”占比近六成。社区紧扣当地特点,以“老有所乐”“幼有所托”为服务导向开展暑期儿童托管服务、养生保健、反诈宣传等。“只有切中需求、贴近民生,老百姓才愿意来、想再来。”五星社区文化协管员黄震说。

安徽还鼓励创新服务模式与运营机制,各地根据区域特点制定服务清单。例如将公共文化空间开放时间与工作、学习时间适当错开,在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推出延时、夜间服务;在免费基本文化服务基础上,探索可持续模式,提供价格优惠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在空间中融入本土文化与新业态等。

作为城郊交界处的商住社区,合肥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金宁社区常住人口超2万,公共服务范围广、居民诉求多。社区将闲置用房改造成公共文化空间,引入各类服务业态,提供免费场地支持居民“零成本”创业。

“我们通过业主群招募、居民大会投票筛选,每年一评估,确定入驻业态。”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席融介绍。社区还引入就业培训机构开设“技能培训铺”,定期举办家政、保育、直播等就业培训班,已带动120人实现就业。

“省财政每年安排7000万元作为公共文化空间工程专项资金,根据服务绩效,以事后奖补形式支持公共文化空间购置设备、开展优质特色文化活动、推进数字化建设等。”安徽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记者刘美子、何晓)

主办单位 天长市委宣传部 皖ICP备:11013180号-4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4120200005 联系我们:0550-7771220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0-7771220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tcswx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