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 / 江淮传真
【辉煌“十四五” 奋力往前赶】多点发力,展开产业升级“新”图景
  信息来源: 安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10-03  浏览次数:

一辆辆新能源汽车驶下生产线,一块块光伏组件装车发往全球,一台台工业机器人精准作业……金秋时节的江淮大地,处处跃动着现代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强劲脉搏。

在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蔚来先进制造新桥二工厂内,智能产线数据实时跃动,941台机器人协同作业,仅98秒即可完成四车门的精准安装,焊接精度高达0.05毫米,相当于一根发丝的1/15。这样的“智造”实力,正是“安徽造”智能电动车驰骋全国、走向世界的底气所在。

五年前,蔚来还在为产线改造而奔波;如今,在安徽有力的产业政策支持下,一座全链路数字化智能工厂已拔地而起,高效运转,自动化水平跻身国际先进行列。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斌感慨道:“从传统汽车零部件到智能网联整车,安徽的产业升级步伐又快又稳。”

蔚来二工厂的崛起,是安徽汽车产业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生动缩影。五年来,安徽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十四五”以来,安徽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规上工业营收从2020年的3.79万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5.5万亿元,全国位次从第12位跃升至第6位,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大省到制造大省、从能源原材料基地到新兴产业聚集地的历史性跨越。

“我们不再纠结于‘有没有’,而是聚焦于‘强不强’‘新不新’。”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指出。安徽紧扣“三地一区”战略定位,推动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一批产业集群强势崛起。截至2024年底,已形成1个万亿级、3个五千亿级、5个三千亿级和5个千亿级的多层次产业集群体系。

在高端装备领域,位于大别山区的安徽应流集团,实现了从山区铸造厂到全球高端部件市场重要参与者的华丽转身。面对航空发动机、核电站等领域的技术壁垒,应流持续投入研发,其生产的航空发动机单晶叶片、核电站主泵泵壳等关键产品,成功打破国外长期垄断,如今产品远销全球数十国。与此同时,企业以“退城进园”为契机,建设智能化产线,引入先进能源管理系统,实现高端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彰显了安徽制造在核心零部件领域的突破实力。

在怀宁县,数十家汽车零部件企业集聚共生,形成紧密协同的产业生态。安徽锦恒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为本土主流车企配套高端智能化方向盘,从签约到投产仅用四个月;专注新材料的鸿海新材料,通过与高校深度合作,在车载覆铜板领域拥有多项专利,成功打入多家新能源品牌供应链;银球轴承则凭借技术转型,从传统家电轴承成功切入新能源汽车EPS电机轴承领域,占据25%的市场份额。这些专精特新企业的集体崛起,正是安徽中小企业从“小而散”迈向“精而强”的生动写照。

安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也是安徽企业不断向更高技术壁垒、更新产业赛道、更强市场竞争力发起冲击的结果。奇瑞汽车,这家扎根芜湖的传统车企,五年来加速新能源转型。为突破续航瓶颈,奇瑞组建千人研发团队,自主研发鲲鹏超充电池,建设智能网联实验室,推出雄狮智能座舱系统。

持续的创新投入,为奇瑞带来发展的“奇迹”。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926.18亿元增长至2698.97亿元,净利润从58.06亿元提升至143.34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82.23亿元,净利润47.2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0.9%。今年9月25日,奇瑞在港交所成功上市。

从实验室突破到车间量产,从传统制造到数字智造,从单点企业到集群共进,安徽始终以创新驱动为底色,不断为产业发展“强筋壮骨”。五年间,安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全国排名跃升2位,从2020年第7位升至2024年第5位;优质企业数量翻番,2024年专精特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均为2020年末的2.7倍;单位产出效益增长超30%,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从16.6万元提升至23.2万元,亩均营收从355.1万元提升至456万元。

主办单位 天长市委宣传部 皖ICP备:11013180号-4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4120200005 联系我们:0550-7771220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0-7771220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tcswx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