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网络中国节·清明】清明节的习俗你知道多少
    发布时间:2021-03-31 10:37  浏览次数:

  

  牧童遥指杏花村。

  借问酒家何处有,

  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时节雨纷纷,

  唐 杜牧

  《清明》

  

  唐代诗人杜牧一首《清明》余韵悠远,流传至今。清明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对于清明节的习俗,你又知道多少呢?

  今日

  为你讲述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清 明 习 俗

  放风筝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鸯。”

  在我国古代,人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晦气。所以在清明节,很多人会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病灾都写在风筝上,等风筝放高时剪断风筝线,让它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都让风筝带走了。

  荡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古代清明节也称“秋千节”,起源很早,南北朝时就已流行。民俗相传,荡秋千可以驱除百病,而且荡得越高,象征生活过得越美好。

  插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每到清明,家家户户都要折柳枝插在自家的门楣上。前往郊外扫墓的时候,人人都会在自己的衣物上插上柳枝。人们认为,柳树得春气之先,每年冬春转换之际,当四野还是一片萧条时,总是它最先吐出新绿,因此能带来好运。

  踏青

  

  “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去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清明时节同时也是个生机勃发的时日,人们告别蛰伏的户居生活,迎着春天的明媚阳光。

  吃青团

  

  青团是清明节前的一种传统美食,也是特别受大家欢迎的美食。

  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即渭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日节”。

  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有糯米酪、麦酪、杏仁酪扬,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现在,青团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流传百余年,仍旧一只老面孔。人们用它扫墓祭祖,但更多的是应令尝新,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

  植树

  

  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

  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最古老的传说,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再晚点的传说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更晚点的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主办单位 天长市委宣传部 皖ICP备:13017952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4120200005 联系我们:0550-7771220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0-7771220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tcswx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