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新华社 发布时间:2025-09-30 浏览次数: |
月球原位资源增材制造系统、计算光刻平台(ASEDACPST®)、智能机器人通用技术底座……近日在合肥举办的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发布了安徽省制造业领域具有领先性、代表性的10项新技术、新产品,展现出安徽“往前赶”的韧性与活力。
9月20日,观众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参观。(周牧 摄)
作为安徽省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开放平台,世界制造业大会把开放作为鲜明标识,开展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经贸合作交流,拓展制造业国际合作“朋友圈”。从中部腹地到开放高地,安徽始终锚定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目标,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开放战略,深化对外开放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努力让开放成为现代化美好安徽的鲜明标识,在高水平开放中共享机遇、实现共赢。
创新赋能,拓展海外生产基地
展台上,一款红色的智能搬运机器人来回穿梭、自动避让,不停挥舞着机械手臂,秀出“十八般武艺”,引得现场观众赞叹不已。
在今年的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安徽合力专为智能制造复杂物流场景打造的三款AGV系列产品精彩亮相,成为展馆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款全向平衡重式AGV可实现任意角度的平移,在紧凑车间产线的狭窄空间内灵活穿梭,一车贯穿多环节,打造高效、柔性的内部物流闭环。”安徽合力工作人员介绍。
同样是安徽本土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奇瑞集团旗下全球潮酷汽车品牌iCAUR日前在迪拜举行品牌之夜,全球首发两款增程式新能源SUV——iCAUR V27和iCAUR 03T,展示了其产品设计与技术创新成果。
“iCAUR是奇瑞集团新能源出海战略的先锋,期待以创新产品与全球化布局,让这一品牌成为闪耀国际舞台的名片。”在品牌发布会上,奇瑞相关负责人表示。
安徽合力和奇瑞集团的创新实践,是安徽依托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安徽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抓手,以场景牵引、标杆带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不断取得新突破。
为构建多层次政策支持体系,安徽专门出台《支持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若干政策(2024版)》,近两年通过零基预算方式整合省级资金,累计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资金达25.23亿元,带动支持各类项目近千项、金融机构资金357亿元,拉动企业投资1543亿元。
9月21日,观众在“全空间无人体系成果展”上体验一款无人驾驶飞行摩托。(黄博涵 摄)
安徽还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链“链主”作用,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累计打造省级龙头企业示范项目109个,带动2700多户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目前,安徽规上工业企业已100%启动数字化改造。
“下一步,我们将以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为主线,完善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推进机制,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向更深程度、更高水平迈进。”安徽省工信厅副厅长程英春说。
创新赋能,“安徽制造”加速演进,不断刷新外界认识。
从出口动能的转换来看,机电产品和新质生产力驱动增长。今年前8个月,安徽省出口机电产品3039.5亿元,同比增长16.7%,占全省出口总值的71.7%。其中,出口汽车(含底盘)66.9万辆,出口量保持全国第一,同比增加14%。
产业链相关企业也纷纷抱团走出去,为全球提供本土化供应链支持,推动各方在绿色转型道路上携手共赢。
总部位于安徽合肥的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能源电池企业。近年来,该公司积极拓展海外生产基地。2023年,国轩高科携手斯洛伐克企业在舒拉尼合资建设电动汽车电池工厂。项目总投资12.33亿欧元,将为当地增加1300个就业岗位。今年的世界制造业大会上,斯洛伐克担任主宾国,并派高层级代表参会。
“在新能源动力电池的赛道上,国轩高科为什么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将产品卖到世界各地,并在海外建厂,原因无他,就是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缜说。
越来越多“安徽制造”加速出海的背后,彰显安徽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通过一体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持续提升,为外贸增长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全球中小企业联盟名誉主席克里斯蒂安·武尔夫表示,当前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国际合作而非脱钩才是共同繁荣的关键,“从传统制造到高科技智能生产,开放、创新与深化合作是工业发展的永恒法则”。
服务支撑,“强磁场效应”显现
在世界制造业大会为人们打开丰富想象空间的同时,建筑工地和生产车间里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在芜湖,埃夫特机器人超级工厂暨全球总部项目(一期)正在加快建设步伐;在合肥,江淮尊界超级工厂内,全自动焊装线对5714个连接点进行实时监控,涂装车间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重构漆面工艺,双拼色自动分色机器人将分色线精度控制在0.3毫米以内……
从传统农业大省、能源原材料基地跃升为新兴工业大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正在铸就。今年上半年,安徽汽车产量、新能源汽车产量、汽车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
“目前,全球近10%的显示面板,全国约8%的工业机器人、10%的汽车、11%的新能源汽车、15%的家电、20%的光伏组件、30%的光伏逆变器、50%的光伏玻璃在安徽生产。”安徽省工信厅厅长冯克金介绍。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营商环境持续“引流”功不可没。今年7月,全球知名汽车安全系统生产商奥托立夫在安徽投资建立的首个工厂正式投产。该项目位于肥西经开区,主要用于生产汽车方向盘,工厂将全面应用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打造先进绿色工厂。
“奥托立夫经过7轮遴选,最终选择我们。”肥西县投促中心党组成员刘露说,外资企业在国内落地,很看重行政服务效率。
为持续优化为企业服务、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肥西县还建立“局长服务员”制度。“作为奥托立夫的‘局长服务员’,企业建设中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找我,由我对接相应职能部门协调解决,避免企业多头对接。”肥西县投促中心主任张琳说,他们将服务贯穿企业在肥西的全生命周期。
围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目标,安徽出台《安徽省稳外资行动方案》,谋划6个方面共16条举措,多措并举稳住外资规模、稳住外商信心、稳住投资预期。同时,开展内外资差别待遇专项清理工作,整合优化162家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受理机构,切实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
9月20日,一款人形机器人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为观众表演舞蹈。(黄博涵 摄)
引进来,更要走出去。安徽省还聚焦服务重点外向型企业建立专项工作机制,“一企一策”协调解决经贸困难,扩大优势产品出口。开展“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帮助制造业企业提升国际化发展能力。
今年以来,合肥海关积极推进智慧海关建设、深入实施“智关强国”行动,深化“远程属地查检”和“批次检验”监管模式改革,助力货物通关“加速跑”。
安徽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安徽还将持续深入实施“徽动全球”出海行动,组织企业参加重点展会50场左右,组织超5000家次企业赴境外开拓商机,对汽车、光伏储能等企业国际市场开拓给予重点支持。
营商环境是最好的竞争力。在安徽这片投资热土上,吸引外商投资的“强磁场效应”正在显现:“十四五”以来,安徽省吸引来自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其中有99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
近期,知名汽车配件制造商马瑞利驱动事业部全球运营负责人斯特凡诺·彼得里利来到安徽考察。这家公司正在安徽安装新产线、推出新产品,以进一步扩大产能。
“中国从‘世界工厂’转型为‘创新中心’,为马瑞利这样的外资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彼得里利表示,中国拥有全球最具活力、变化最快的出行生态系统,产品周期短、客户期望高、创新不断涌现。
目前,马瑞利在中国设有8个研发中心,产品覆盖驱动系统、汽车照明等多个领域,业务不断发展壮大。
着眼未来,制度型开放不断延伸
量子科技,被认为是通向下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钥匙”。作为国内最早系统布局量子科技研发及产业化发展的城市之一,合肥已汇聚量子企业93家,覆盖量子芯片、测控设备、软件、应用及产业资本全链条。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上万公里星地量子通信等一批前沿科技成果加速涌现。这些成果背后都有合肥一家科创型企业的身影,它就是国盾量子。
“量子科技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国盾量子副总裁、安徽省量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唐世彪表示,“我们将继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轮驱动的模式,在先行先试中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在不久前开幕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安徽省首次以主宾省身份亮相。国盾量子、科大讯飞、合翼航空及中国宣纸等20家代表性企业集中参展,全面呈现安徽省以科技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双轮驱动”的服务贸易发展特色,充分展现安徽省在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中的创新探索与实际成效。
9月20日,观众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展区参观。(周牧 摄)
近年来,安徽省持续扩大开放,实行对内对外开放联通,积极以展会论坛类平台链接全球大市场,连续8年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多次举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地方政府暨友城合作(黄山)论坛。积极举办海客圆桌会,今年已举办日本福冈企业专场等12场活动。成立徽派企业国际经贸合作联盟,举办徽派企业国际经贸合作联盟“工程+”和“金融+”国际合作对接会、2025徽商大会徽派企业出海链接会等,服务超300家企业出海。
此外,安徽不断深化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筑强开放主阵地。截至目前,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已累计形成236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7项为全国首创,13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安徽省商务厅副厅长刘光介绍,安徽省将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探索,制定数据跨境流动负面清单,推动自贸试验区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创新,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提供“安徽方案”。
未来产业决定着产业未来。当前,安徽正在建设通用智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等一批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设立未来产业发展基金,发展一批有影响力的未来产业“新星企业”,努力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持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从依靠要素驱动到依托创新驱动,从传统农业大省到新兴工业大省、制造强省,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今天的安徽,正在依托高能级开放平台,形成系统化、高水平对外开放矩阵,通过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