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17 浏览次数: |
行走在长丰,幸福藏在街头巷尾的日常里。长丰县实验小学门口,“纸飞机”等候区的家长们再无接送时的焦灼;水湖镇老巷新铺的沥青路上,老人们慢步闲谈,“雨天不蹚泥”成了最实在的满足;金明花园邻里中心内,居民们围坐下棋,欢声笑语不断……
这些群众身边的细微变化,正是长丰县“有温度的城市更新”写下的生动注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品质提升,总投资379亿元,系统谋划并启动62个城市更新项目,以民生为导向,以精细化为路径,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城市更新这把“金钥匙”,正以民生为底色,为长丰高质量发展打开更广阔的空间。2024年,长丰实现千亿GDP、千亿企业、千亿产业、千亿镇、两千亿规上工业产值的“五个千亿”战绩。
找到“最大公约数”
——通过“群众点菜”凝心聚力
让城市更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首先要打开群众“心门”。
清晨的长丰县实验小学门前,家长们在“纸飞机”造型的等候区有序排队,孩子们沿着划定路线列队走出校门。很难想象,这里曾因校门紧邻主干道,每到放学就拥堵不堪。“现在接送孩子不用挤在马路上了,遮阳棚下等一等,安全又舒心。”家长王女士的感慨,道出了城市更新的民生温度。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城市更新的根本动力。“城市更新不是‘涂脂抹粉’,而是要找到‘最大公约数’,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变成‘满意清单’。”长丰县相关负责人说。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推出“居民参与式更新”机制,实现从“政府端菜”到“群众点菜”的转变,真正把“人民城市人民建”落到实处。循着这个思路,长丰用“绣花功夫”破解城市更新中的民生难题。
水湖镇翰林社区居民黄德胜记忆犹新:“小时候水湖镇低洼泥泞,雨天上学要蹚过膝盖深的泥水。”如今,通过“微更新”改造,小街巷铺上沥青,排水沟渠重新修整,昔日“糟心路”变身为“暖心路”。金明花园三期的宋奶奶同样幸福感满满,这个建成仅13年的安置小区,曾因管理缺位沦为“问题小区”,改造后不仅外墙翻新、电梯焕新,还增设了老年活动室和电动车充电棚,“小区里下棋、聊天的老人多了,像个大家庭”。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老房子住出了新感觉”,成为群众口中最朴实的评价。近五年,长丰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3个、背街小巷51条,改造停车场16处,新增停车位1.4万个、口袋公园6处。
更深刻的变化,在于长丰创新推出“居民参与式更新”,实现了从“政府干、群众看”到“大家想、一起干”的转变。人民城市人民建,从“政府端菜”到“群众点菜”,长丰创新推出“居民参与式更新”,进一步形成“最大公约数”。双墩镇龙湖佳苑安置小区建设中,居民全程参与外立面设计、窗户材质选择,关键节点还能走进工地监督。“连外墙颜色都是我们投票选的,住着格外踏实。”居民高坤荣的话,正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生动写照。
当“关键小事”被一一解决,当群众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城市发展便有了最坚实的根基。
抓住“关键一招”
——通过“机制创新”畅通难点和堵点
城市更新,难在“破局”。资金从哪来?规划如何衔接?各方利益怎么协调?这些绕不开的“硬骨头”,长丰县委、县政府抓住改革这一“关键一招”,创新体制机制,打通难点,疏通堵点。
2022年7月,北城控股集团注资10亿元成立长丰县城市更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专注城市更新。在该公司,记者看到一张城市更新项目图,图中清晰标注着全县106个城市更新项目的位置、用地性质、配套需求及推进进度。“在北城控股集团的项目管理体系中,‘全周期运营’贯穿始终。”北城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城市更新项目,从规划设计到后期运维,他们采用“一张图统筹、全流程管控”的方式,将106个城市更新项目纳入长丰县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现从土地征收、工程建设到资产运营的无缝衔接。
破解资金难题,是制度创新的“重头戏”。北城控股集团牵头,联合6家银行组建的77亿元城市更新银团,正为北城片区23平方公里更新单元注入“金融活水”。
“这不是简单的贷款叠加,而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机制创新。”该负责人介绍,银团融资不仅降低了综合资金成本近2个百分点,更通过“项目打包+收益平衡”模式,将项目与周边经营性用地协同开发,实现“肥瘦搭配、以丰补歉”。目前,北城控股集团已累计完成城市更新项目融资近300亿元,让资金保障从“政府独唱”变为“多方合唱”,为城市更新提供了可持续的资金支撑。
“制度创新不是纸上条文,而是要让每个环节都顺畅高效。”长丰县城市更新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规划统筹、融资创新、利益协调等全链条机制突破,该公司致力于把城市更新的“难点”变为高质量发展的“支点”,让城市更新这把“金钥匙”真正转得动、用得活。
提升“引擎驱动力”
——通过“更新升级”为县域注入新动能
城市更新绝非简单的“翻新”,更在于“新生”,最终成为激活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水湖镇城忆咖啡馆里,长丰草莓特制拿铁成了吸客“特色饮品”。“本地年轻人、外地游客、洽谈客商都是我们的客户。”店长傅传宝边做咖啡边说。在城市更新推动下,一家家像城忆咖啡这样的新业态悄然兴起,为老城注入了新鲜活力,也让居民的生活多了几分新潮与便利。
下塘镇的蝶变,更印证了城市更新对产业发展的赋能:庄墓河整治工程将防洪标准提升到新高度,让沿岸的比亚迪、佳通轮胎等企业告别了“洪水困扰”;老镇改造同步推进的道路升级、人才公寓建设,让企业员工的住宿、消费需求得到满足。“环境好了,配套全了,招工引才比以前容易多了。”园区企业负责人的坦言,道出了营商环境改善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县委、县政府将城市更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围绕“千亿新能源汽车城”建设目标,系统推进下塘、岗集等重点区域基础设施提升与环境整治,为企业落地、人才引进提供坚实保障,推动产城融合迈向新高度。如今的下塘,正沿着“千亿新能源汽车城”的目标加速奔跑。
而在岗集镇,城市更新正在为科技创新“铺路”。“为了给合肥大科学城做好基础设施配套,我们对合淮路及周边9条道路进行改造提升,根据现状情况进行路面改造、侧石更换、人行道提升等工程。”在合肥未来大科学城核心区建设工地上,岗集镇建设办副主任杨洋介绍,基础设施的完善正为科创动能加速蓄能。
借由城市更新的东风,长丰在产业迭代中始终占据先机。从水湖镇的业态新生到下塘镇的产业升级,从岗集镇的科创筑基到长丰(双凤)经开区培育生物医药产业、落地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园,长丰的城市更新始终锚定高质量发展坐标,不仅让城市面貌焕新,更赋予城市面向未来的吸引力与竞争力。
如今,随着城市更新这把“金钥匙”的持续打开,千亿长丰正在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城的征程中加速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