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安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9-13 浏览次数: |
金秋时节,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藏桂乡辽阔的戈壁滩上,一垄垄瓜蒌绵延数百米,郁郁葱葱、长势良好。藤蔓上长出西瓜般大小的颗颗瓜蒌,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沙漠里的“黄金瓜”。
这一由安徽企业打造的特色产业项目,不仅让沙漠边缘长出了“致富瓜”,更成为我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推动对口援疆工作提质增效的生动缩影。
记者从省援藏援疆办了解到,近年来,我省始终锚定“皮山所需”与“安徽所能”,精准发力,为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皖动力”,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筑牢“压舱石”。截至目前,我省援疆已推动一批标志性项目落地见效,带动当地数万名群众实现稳定就业,绘就了一幅产业兴、百姓富、城乡美的壮美画卷。
产业是地区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援疆工作的核心抓手。为此,我省既推动优势皖企“走出去”,填补当地产业空白,又深挖皮山资源禀赋,培育特色产业,构建起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
我省汽车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令人瞩目。同样皖疆合作在南疆汽车工业领域,也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23年,皖疆汽车公司投产运营,首辆“南疆造”汽车顺利下线,一举实现南疆造车工业“零的突破”。截至目前,该企业已累计生产销售车辆2000余台,产值突破2亿元,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先进的制造技术,更创造了数百个高质量就业岗位。
与此同时,中科类脑公司投资2亿元打造的皖疆绿色算力科技产业园,1000P算力已正式投入运营,为新疆数字经济发展搭建起“算力高地”;海螺型材公司则持续深耕市场,产值、利润、税收逐年攀升,成为皖企援疆的“常青树”。
能源合作也是两地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重要亮点。皖能集团积极响应国家“西电东送”战略,在昌吉准东投资建设4×66万千瓦火电项目和80万千瓦光伏项目,在哈密、吐鲁番新建80万千瓦风电项目,在和田墨玉县、于田县、民丰县布局200万千瓦时储能项目,既助力新疆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又为国家能源安全与“双碳”目标实现贡献力量。
基建领域,安徽建工集团在疆组建分公司,与和田地区行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当地国有企业参与交通、水利、市政等重大项目建设,让“安徽建造”的品质在新疆大地落地生根,为当地基础设施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安徽省地矿局则深度参与新疆找矿行动,派出专业技术团队开展地质勘查,为当地矿产资源合理开发、科学利用提供技术保障,助力新疆释放资源潜力。
在特色农业与园区建设方面,我省企业洽洽食品在皮山建成坚果初级加工厂,累计采购当地坚果原料近1亿元,让皮山优质农产品通过“皖字号”品牌走向全国大市场;皮山安徽工业园区不断升级扩容,成功引进贝西克、丰昌泰等大型纺织企业,目前已集聚企业77家,其中规上企业11家,带动6000余名群众实现稳定就业,成为皮山产业集聚的“核心引擎”与就业增收的“主阵地”。
徽岳记公司10万亩瓜蒌全产业链项目正是特色农业方面的“标杆项目”。“瓜蒌浑身是宝,瓜蒌子可做零食,果实、果皮、根茎均可入药,藤蔓还能加工成饲料,市场前景广阔。”皮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我省援疆干部陈新宇告诉记者。2022年,我省援疆指挥部充分结合当地气候特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引进岳西企业徽岳记,将生长在南方的瓜蒌种植到皮山县。
试种成功后,次年9月,在安徽省援疆指挥部和皮山县政府的支持下,徽岳记公司10万亩瓜蒌全产业链项目落地皮山,预计总投资近15亿元,将覆盖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
如今,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该项目已累计投资4亿元,完成4.7万亩瓜蒌种植基地建设,吸纳农牧民就近就业2400余人。当地英吾斯塘村村民帕提古丽·图如普说:“以前在家门口只能种种棉花、玉米,收入不稳定,现在在瓜蒌基地干活,每天能挣100块,还能跟着技术员学种植技术,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