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 / 乡镇风采
石梁镇:道德评议会奏响乡风文明“和弦曲”
  信息来源: 石梁镇  发布时间:2025-08-20  浏览次数:

    近年来,石梁镇以“道德评议会”为抓手,在深化移风易俗、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进程中,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引导各村(社区)创新实践,道德评议会已成为该镇凝聚民心、破除陋习、培育新风的有效平台,绘就了一幅乡风文明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的崭新画卷。

    小平台凝聚大民意,群众自治立规矩

    道德评议会的生命力在于群众主体性。石梁镇共七个村、两个社区都组建了由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乡贤能人、村民代表等组成的评议队伍,他们公道正派,深受群众信任,确保了评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评议会运作遵循“群众提事、民主议事、公开定事”的原则。通过走访、微信群、公告栏等方式,广泛收集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高价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邻里纠纷等;采用“拉家常”“围坐一堂”的亲切形式,把问题摆上台面;引导村民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公序良俗当“尺子”,用群众认同作“准绳”,摆事实、讲道理,明辨是非,评议结果不搞“暗箱操作”。各村将评议结果纳入村务公开栏“红黑榜”、积分制管理,并与“星级文明户”评选、村内评优评先、享受政策扶持等挂钩。如古庵村的“三步走”机制、陆营村和孝庵村的积分兑换(可在“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物资),形成了“软引导”与“硬约束”相结合、褒扬先进与鞭策后进并重的鲜明导向,让“规矩”立得住、行得通。

    评议引导树典型,春风化雨树新风

    道德评议会不仅是“问题曝光台”,更是“文明孵化器”和“矛盾化解器”。其核心在于“以理服人、以情待人”。

    针对宅基地纠纷、赡养老人、邻里摩擦等问题,石梁镇各村(社区)评议会成员主动上门走访、实地了解,组织当事人“把话说开、把理讲透”。如十八集社区成功化解两户宅基地边界纠纷,让双方心服口服、握手言和。

    大力评议、宣传“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好邻居”“最美家庭”“致富带头人”等先进典型。如十八集社区悉心照料瘫痪的刘桂芳老人、带动村民致富的赵建国等。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榜样,通过评议会口口相传,成为最鲜活的教材,引领了崇德向善、孝老爱亲、勤劳致富的良好风尚。

    评议会将移风易俗作为重点。成员们主动介入,对计划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的村民进行耐心劝导,宣传铺张浪费的危害和节俭文明的好处。周营村成功劝导陆某简化婚礼、将省下的钱用于旅游结婚;孝庵村劝导村民将升学宴从10桌缩减至5桌并主动公示。这些案例生动体现了评议会的引导力,让“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逐渐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新风吹进千家万户,文明沃土育生机

    道德评议会的持续深入实践,带来了石梁镇乡村风貌和村民精神面貌的显著变化,高价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文明意识显著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如乱扔垃圾减少),讲文明、守规矩的村民越来越多;人际关系更加和谐,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多了,扯皮闹事的少了,自治能力有效提升,村民从“要我文明”转向“我要文明”,从“政府主导”转向“群众自治”,村(社区)氛围更加和睦融洽,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遇事找道德评议会”成为许多村民的共识。

    道德是基石,评议是桥梁。石梁镇各村(社区)道德评议会的成功实践深刻证明,当群众真正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角,当传统美德与现代治理机制(如积分制、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有效融合,便能焕发出基层治理强大的内生动力。道德评议会这把“标尺”,量出了是非曲直;这座“桥梁”,连起了党心民心;这面“镜子”,照见了文明新貌。它评的是身边事,聚的是百姓心,暖的是千家万户的日子。如今,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文明之花正竞相绽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深沉持久的精神力量。石梁镇将持续深化道德评议会建设,完善长效机制,探索新路径,让新时代文明新风尚在广袤乡村常开常盛。

(蒋少平 费小珊)

主办单位 天长市委宣传部 皖ICP备:13017952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4120200005 联系我们:0550-7771220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0-7771220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tcswx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