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安徽新闻联播 发布时间:2025-08-14 浏览次数: |
三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安徽黄山风景区工作人员李培生、胡晓春的回信中强调,“中国好人”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践行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安徽持续推进“践行核心价值、打造好人安徽”主题实践,用榜样力量引领更多人向上向善,以平凡铸就非凡,在江淮大地蔚然成风。
暑期的黄山,迎来旅游旺季。作为迎客松的第19任守松人,“中国好人”胡晓春已经与这棵千年古松相伴了5000多个日夜。
这是我的第96本守松日记,也是我在黄山之巅工作的第14年零8个月,5280天。守松日记每天一篇,记录着迎客松的点点滴滴。
今年51岁的放绳工李培生,也已在黄山之巅的悬崖峭壁间“飞檐走壁”20多年。
以前觉得“中国好人”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但是今天亲眼见到李师傅他们,我觉得好人就在我们的身边,他们的事看起来平凡又普通,但是能够坚持二十年实在是太不平凡了
好人就在身边,伟大出自平凡。2022年8月13号,习近平总书记给李培生、胡晓春回信,对他们继续发挥“中国好人”榜样作用提出殷切希望,牢记总书记嘱托,李培生、胡晓春坚守平凡岗位,用心用情守护美丽黄山。日前,两人同时当选“全国道德模范”,越来越多的人在他们的榜样引领下,参与到守护大美黄山的行动中。
我们悬崖清洁队伍不断壮大,从最初的几人,发展到如今27人的专业班组;我们工作室目前已累计服务黄山游客和周边老乡2万多人次。
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凡的贡献。
平凡何以不凡?答案在日复一日的坚守里,也在挺身而出的一瞬间。三年来,江淮大地的温暖故事如春笋般涌现。今年7月24号,徐淙祥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这位安徽太和县的种粮能手,忠实践行“多种粮、种好粮”的殷切嘱托,成为新时代扎根田野、奉献农业的杰出典范,也是安徽第八位“时代楷模”称号获得者。
“时代楷模” 阜阳市太和县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党支部书记:徐淙祥 我是一个农民,(给)我授予“时代楷模”,这个荣誉不单是我个人荣誉,更重要的是我们农民一个集体荣誉。
让德者有得、使善者有报,安徽创新构建道德回报机制,设立超过3000万元道德基金帮扶2万多名生活困难的好人,实行“道德积分”,将善行义举量化为涵盖就业帮扶、医疗服务、交通出行等多项具体权益。这些系统化、制度化的政策设计,将“好人得好报”的理念从价值倡导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构筑起坚实的制度保障。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副校(院)长 邵明:安徽正是通过制度保障、立体化礼遇、持续赋能、长效循环四个方面机制的设置与运行,形成“一人带众人,众善成风尚”的良性循环。这种制度化的激励,是滋养社会道德沃土、培育时代新风的关键所在。
8月10号,淮南市举行第8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欢送仪式。15年前,张宝将生命的种子送往韩国,成为中国首例对韩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14年,这一超越国界的生命馈赠,被习近平主席誉为“中韩友谊的象征”。这些年来,从“一个人默默奉献”到“带动一群人共同发光”,张宝和更多志愿者团队实现了爱的集体奔赴。
中国好人 全国道德模范 张宝: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但汇聚的爱心足以改变更多。看到这么多人加入志愿队伍,我深深体会到:榜样并非要成为多么耀眼的光环,而在于点燃更多人心中那道光。
榜样带动,激发“蒲公英效应”的群体行动,截至目前(2025年8月13日),安徽省已成功捐献非血缘关系的造血干细胞791例,位居全国前列。
涓涓细流,终成江海。目前,安徽177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上榜总数连续17年位居全国第一;200多位“中国好人”领衔组建的志愿服务组织,吸引、带动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善行义举。全省范围内活跃着6万个志愿服务队伍、1316万名实名注册志愿者。
黄梅戏唱响凡人善举,公交站台笑脸温暖相逢,52座“好人馆”在江淮拔地而起……安徽正在构建全媒共振、立体浸润的传播生态,让道德力量跃出纸面、融入生活,将“好人文化”锻造成滋养江淮儿女的精神食粮,使可感可知的好人形象直抵人心。
安徽好人馆游客 程慧文:看了之后深受感动,受益匪浅。伟大并非遥不可及,好人就生活在我们的柴米油盐里。我们要见贤思齐,像萤火虫一样,传递温暖和善良。
凡人善举,身边榜样。放眼江淮,以精神文明为底色的美好画卷正在全面铺展开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社会学研究室 主任 肖林:江淮大地涌现出众多的中国好人,说明这片土地不仅滋养孕育出善良,而且也激励传播着美好。从“新闻天天见”到“好人处处有”,安徽正以立体化传播生态证明,平凡的美好值得记录和传扬,心灵感动心灵,善和美的种子便能在人们的心田广泛撒播,破土而出,繁茂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