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 / 部门动态
苏皖区域联动,天长百姓“家门口”看大病
    发布时间:2025-05-22  浏览次数:

   “病人腹腔出血量达3000ml,已超人体一半血容量,情况十分紧急,赶快转诊江苏省人民医院!”3月27日上午10时左右,天长市中医院创伤中心警报骤响。

(3月27日,天长市中医院为患者王志洋开启转诊急救绿色通道)

   院相关部门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启动“点对点”急救响应后,10点半不到,搭载患者的救护车启动;11点20分,救护车到达江苏省人民医院,直接进入重症抢救室……从伤情研判、转运决策到手术准备全程数字化联动,天长市中医院仅用60分钟完成跨省生命接力。

   4月11日,患者从江苏省人民医院回到天长市中医院康复病房接续治疗,当他看到胃肠外科主任陈新民时连声道谢:“感谢医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4月11日,患者王志洋向胃肠外科主任陈新民道谢)

   这场教科书级的跨省救援,折射出安徽县域医共体建设向跨区域协同的进阶之路。

 

优质专家资源下沉,破解看病难看病烦

 

   区域合作是推动长三角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的 “核心纽带”。过去,虽被江苏三面环绕,拥有地理优势,但受医疗资源不均、跨省协同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制约,安徽天长居民跨省求医困难重重。​

   如今,天长市积极融入长三角医疗一体化,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对接上海、南京三甲医院优质资源,通过 “专家下沉、技术平移、管理同质”,让群众就近享受高水平诊疗。​

   4月23日,76岁的陈玉华在天长市人民医院复查时,紧紧握住心内科主任医师詹美恩的手连声道谢:“现在心不慌,走路也稳当多了,多亏您和各位专家们!”

(4月23日,陈玉华在天长市人民医院复查)

   此前,陈玉华饱受冠心病等多种疾病折磨。天长市人民医院为其实施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针对后续高风险的主动脉瓣置换术,医院依托皖苏医疗协作机制,邀请南京鼓楼医院专家团队,完成天长市首例县域医院自主微创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实现县级医院在结构性心脏病治疗领域的突破。​

   安徽省的医保政策也为患者减负助力。陈玉华享受到70%人造心脏瓣膜手术费的报销比例,总共节省超过15万元。此外,天长市政府每年投入300万元专项资金,针对外转率高的病种建立专家会诊目录,2024年已惠及453名患者,发放补助181.2万元,切实缓解群众 “看病难、看病贵” 问题。

 

提升基层“造血”能力,夯实健康根基

 

   “很多南京一号难求的专家,在天长能挂上号。” 每到周末,不少江苏市民选择前往天长就医,这句感慨折射出区域就医新格局。​

   在长三角医疗一体化进程中,天长市以 “引智聚力” 为突破口,通过搭建高层次医疗合作平台,引进甲状腺超声领域专家武心萍、中医肾病专家王亿平等名医设立工作室。依托 “医疗分中心+名医工作室” 模式,与长三角17家三甲医院共建专科联盟,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江苏超声名医武心萍在天长市中医院坐诊)

   发力基层医疗建设,提升 “自身造血” 能力。天长市实施 “青苗计划”,2024年选派36名医务人员赴沪苏浙进修,联合高校培养 13名硕博人才;与安徽卫生健康学院等高校合作建立双主体教学基地;对标三甲标准,围绕高发病率、高外转率病种,加强内镜、超声等介入微创能力建设,提升重点专科诊疗水平。其中,天长市中医院 “治未病” 中心年服务8.3万人次,辐射江苏4县。

   “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三级医院争先进位行动、三甲医院创建计划,上联三甲,做强临床专科,努力降低跨省就医比例。”天长市卫健委副主任李珍华介绍,天长市目前建成1个国家级、7个省级重点(特色)专科等,急诊急救能力明显提升,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33.3%,同比增加11.5% 。救治疑难及危重症能力明显提升,ICU患者死亡率1.32%,同比下降3.9%,连续多年县域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

 

资源整合,激活基层“末梢”

 

   “现在看病太智能了!挂号、缴费、查报告手机上就能办,省时又省力!” 千秋街道园林社区许阿姨点赞道。2024年5月,天长市依托健康天长公众号平台,打造“就医一件事”便民服务版块,接入安徽医保服务端口,实现预约挂号、结算、备案等功能 “掌上通”。同时依托医共体打造一站式服务中心,日均服务患者超2000人次,真正让 “信息跑路” 代替 “群众跑腿”。

   作为全国首批医共体试点县,天长市以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为龙头,整合14个乡镇卫生院、2个社区服务中心及152个村卫生室,构建 “管理、服务、责任、利益” 四位一体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在民生服务领域,天长将 “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列为政府实事,组建院前急救调度中心,在汊涧、大通等4地设立急救站点,搭建统一120信息化调度平台,构建 “城区15分钟、农村30分钟”黄金急救圈,彻底解决急救调度分散难题。

   此外,天长市通过建设远程影像、心电及中心药房等资源共享中心,加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2024年,远程会诊21人次、远程心电会诊1205人次、远程影像会诊9912人次,中心药房配送药品215次,让基层群众就近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

(4月25日,天长市人民医院和铜城卫生院进行远程会诊)

   “从跨省转诊到康复下转,患者始终处在同一诊疗体系内。”天长市卫健委副主任李珍华介绍,苏皖医疗合作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大病成为现实,“天长样板”为区域医疗协同发展提供可复制经验,未来将惠及更多百姓。

 

主办单位 天长市委宣传部 皖ICP备:13017952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4120200005 联系我们:0550-7771220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0-7771220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tcswx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