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19 浏览次数: |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法治安徽”“平安安徽”建设部署,秦栏镇积极探索以“法为上、理为先、和为贵”为核心理念,创新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通过资源整合、文化赋能、智慧加持,实现群众诉求“进一扇门、解所有忧”,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鲜活实践。
集成平台:矛盾化解“只进一扇门”
走进秦栏镇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便民服务厅”“劳动仲裁室”“心理咨询室”等五大功能区井然有序。这个集9部门常驻、N类资源随驻的“治理枢纽”,通过轮值负责人统筹、警民联调员驻守、专业调解员支撑,形成矛盾化解全链条闭环。“过去群众遇到纠纷要跑多个部门,现在只需进一扇门。”镇平安办主任万兆健介绍,中心年均处理矛盾纠纷100余件,形成卷宗30余件,法律咨询1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8.6%,群众满意度保持在99%以上。
孝爱润治:传统文化焕发调解活力
作为“孝子之乡”,秦栏镇将千年孝文化精髓注入基层治理,打造“孝爱调解”特色品牌,以“孝”为钥,解锁家事纠纷中的情感症结。为放大示范效应,建立“孝德积分”制度,将纠纷调解中弘扬孝道的行为纳入文明家庭评选指标;开设“孝爱讲堂”,政法部门联动进村宣讲《孝经》与现代法治融合的案例。镇司法所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当《民法典》遇上《二十四孝》,传统美德正在转化为社会治理的柔性力量。”2024年,秦栏镇化解家事类纠纷30余起,其中涉及老人赡养及后续纠纷的调解成功率达100%。
联动攻坚:民生难题破解加速度
秦栏镇劳动调解室创新“调解+仲裁”衔接机制,将平均处置周期从45天缩短至7个工作日。2024年8月,运用“府院联动”机制,化解21名农民工的欠薪纠纷。通过协调浙江某公司货款直付法院账户,33万元欠薪48小时内全额发放。2024年末,连续高效化解三起企业欠薪纠纷,为80名农民工追回涉及民生金额131万元。针对电子企业主避而不见的情况,以情感疏导、法理剖析双管齐下的办法,促成企业主筹措资金,于春节前结清欠薪10万元。针对另两家企业,调解室联合法院开通支付令绿色通道、协调商会纾困贷款,全程跟踪督办,确保五一前所有欠薪清偿到位。今年以来,通过多部门联动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8起,涉及金额100余万元。
数字赋能:智慧治理织就平安网
秦栏镇以“雪亮工程”为核心,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起立体化、智能化的乡村安防体系。全镇布设300余个高清智能探头,覆盖交通要道、村居巷道、农田水域等重点区域,并架设4座高空瞭望塔,通过热成像与全景摄像技术,实现半径3公里范围内360度无死角监控,形成“天眼俯瞰全域、地网感知末梢”的防控格局。高空瞭望塔发现秸秆焚烧隐患后,系统自动定位并推送至网格员手机端,15分钟内即可完成处置。2024年,通过视频巡查及时发现并化解火灾、交通事故等安全隐患23起,实现安全隐患15分钟内响应。
从“矛盾中转站”到“治理终点站”,秦栏镇的创新实践印证了:基层治理既要“治已病”更要“防未病”。镇党委书记徐家林表示,秦栏镇将继续深化“五治融合”,加快建设矛盾纠纷大数据平台,推动“孝爱和善、法理交融”的治理模式迭代升级,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的“秦栏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