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04 浏览次数: |
“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贺并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温暖人心、催人奋进,极大激励广大青年。
江淮大地上,广大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治理、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勇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出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
2024年9月22日,一则好消息从合肥科学岛传来。作为世界五大强磁场科学中心之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经过由青年创新先锋队为主力军的攻坚克难,在自主研制的水冷磁体上产生42.02特斯拉的稳态磁场,打破了由美国保持多年的世界纪录,实现了从一无所有到领跑世界的升级“蝶变”。
“创新就是打破常规,先锋就是开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高场磁体技术青年创新先锋队队长房震表示,将牢记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强国建设的征程上奋勇前行,做勇攀科技高峰的奋斗者。
奋斗者正青春。2024年,东超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无介质空中悬浮成像”,斩获第76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金奖。作为公司“90后”掌门人,韩东成带领团队深耕技术研发,9年时间里,在光学设计、材料开发、人机交互等多个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将科幻电影场景变为现实。
“总书记的深情嘱托、殷切期望,为我们在奋斗前行的道路上点亮航标、指引航程。”韩东成表示,在前行的征途上,将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继续努力写好科技创新的“青春答卷”。
创新是安徽的一张金色名片。青年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聚焦科技强省建设,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培养更多高素质青年科创人才,我省围绕“挑战杯”等系列科创赛事锐意改革,形成“精准选题、竞赛交流、展示转化、创业孵化、凝聚人才”全链条科创赛事育人体系,不断引导青年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过去一年,“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吸引10万余名大学生参加,项目总量和国赛成绩均创历史新高;“星火杯”大模型应用创新赛吸引14个国家533所高校1656支大学生团队参加;深化“青苗杯”安徽省项目资本对接会,累计达成意向投资近6.5亿元,实现融资近2.8亿元……在良好的科创生态浸润中,一批批青年科创人才脱颖而出。
把镜头转向广袤乡野,随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深入推进,乡村对青年人才的渴求更加迫切,而青年思维活跃、善于创新,将为乡村振兴带来澎湃生机。如何搭建桥梁,让青春与乡村双向奔赴?
“直播间的家人们,你们有没有吃过山茶油?我们这的山茶油,炒菜香,凉拌鲜,老人小孩都喜欢!一二三,我们上链接!”直播镜头前的小伙子,是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邵健平。
2024年8月,邵健平从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服务于池州市贵池区马衙街道。他深入挖掘当地特产资源,精心策划宣传方案。在今年1月的一场直播中,邵健平团队获得10万人次点击量,300余笔订单,带动线上线下销售额23万元,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这让他在基层找到了发光发热的新平台。
以青春之名,筑梦乡村振兴。过去一年,我省深入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789名志愿者在我省16个市、82个县区、449个乡镇开展长期志愿服务;组建“青年专家(博士)科技助农服务团”,140名青年专家赴我省16个市服务科技需求395项……广大江淮青年以坚定不移的信念、拼搏进取的激情、一往无前的冲劲,投身基层实践,担当起时代重任。
功由才成,业由才广。服务于人才强省建设,省市团组织联合开展青年学子交流营、全国中医药青年人才安徽行等活动542场次,累计吸引千名以上博士来皖考察交流,近6万名大学生参与。引进来,也要走出去,我省在南京大学等省外知名高校建成安徽“迎客松青年驿站”24个,成为服务青年学子、宣传安徽的重要窗口,在广大学子间形成回皖、来皖、留皖良好氛围。
切实服务青年成长发展,助力青年建功立业,我省优化“我为青年办实事”“千校万岗”等服务品牌,11场“春暖皖江”公益招聘会提供对口岗位2.4万余个;省市县联动举办“青创会客厅”220余场;累计培育大学生返乡创业奖补项目248个,拨付奖补资金1240万元;为皖北青年创业资金贷款贴息565.25万元,撬动各类青年创业贷款近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