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 / 江淮传真
合肥:中国“人造太阳”创造“亿度千秒”世界纪录
    发布时间:2025-01-21  浏览次数:

  1月20日,EAST物理实验总负责人龚先祖(右)和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陆坤拥抱庆祝。

  1月20日,我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创造新世界纪录,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66秒“高质量燃烧”,标志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对人类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

  EAST形如“巨罐”,汇聚“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尖端技术于一体,近百万个零部件协同工作,拥有专利近2000项。十余年来,EAST历经15万多次实验,最终实现“亿度千秒”的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攀上新的科学高峰。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这是1月15日拍摄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这是1月15日拍摄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1月20日,EAST物理实验总负责人龚先祖(中)在实验过程中和团队成员交流。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1月20日,EAST物理实验总负责人龚先祖在实验过程中观察数据。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1月20日,EAST物理实验团队成员在实验中观察数据。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1月20日,EAST物理实验团队在实验中观察数据。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1月20日拍摄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控制大厅。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1月20日拍摄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控制大厅。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1月16日,在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控制大厅,EAST物理实验总负责人龚先祖(右一)在一次冲击实验后与同事交流实验数据。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1月18日,在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控制大厅,EAST物理实验总负责人龚先祖在一次冲击实验中与团队成员交流。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1月19日,EAST物理实验总负责人龚先祖在控制大厅监测实验数据。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主办单位 天长市委宣传部 皖ICP备:13017952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4120200005 联系我们:0550-7771220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0-7771220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tcswx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