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 / 江淮传真
堪称典范!武王墩墓文物“上新” 从这只升鼎一窥楚人独特审美
    发布时间:2024-10-29  浏览次数:

五穀六仞,设菰粱只,

鼎臑盈望,和致芳只。

——《楚辞·大招》

仓廪丰盈,珍馐满堂,

这是楚辞中向往的盛景,

礼宴祭祀,钟鸣鼎食,

先人对生活与精神的追求,

也成就了青铜文化的灿烂。

这是一尊沉睡已久的升鼎,

从安徽淮南武王墩楚墓破土而出,

它工艺之精细,雕饰之繁奢,

让人深为两千多年前的青铜技艺所叹服。

鼎,可分为用于炖煮的镬鼎,

盛放熟食的升鼎,

放置调料的羞鼎等。

日常宴飨,祭祀丧葬,

升鼎所用最多,又称正鼎。

武王墩出土的这只升鼎,

其平底、束腰、外撇耳的造型,

明显区别于中原地区,

就如传说中的楚王好细腰,

体现了楚地的独特审美。

弧形鼎耳伸展向天,

鼎腹内收成明显的腰线,

鼎足刚劲如健美肌肉。

整尊鼎造型完满,堪称典范。

楚国青铜冶铸曾极为繁盛,

矿藏丰富,巧匠云集。

这尊升鼎的雕饰也是不厌繁,

鼎腹周围,攀附有三条龙形爬兽,

犹如三只萌宠窥探鼎内美食,

垂涎欲滴,栩栩如生。

鼎耳的蟠虺纹,小蛇灵动不羁,

腰腹的蟠螭纹,小龙机敏活泼,

新颖多变,生动细腻,

展现出楚地的工艺发展和文化创新。

鼎,是礼器之首,

人们熟知的天子“九鼎八簋”礼制,

配用的即为升鼎。

按传统周礼,

九只升鼎形制应一致,

只是以大小等差排列。

而武王墩楚考烈王墓出土的九鼎,

款型不一,工艺差别较大,

既有精雕细琢、华美如斯者,

更多的为何却是粗放朴素至极。

或许是国力衰落无力新制整套礼器,

不得已而挪用一部分前代珍品。

一组九鼎,穿起历史。

强盛时的华美,

衰败时的素淡,

印证不同时期的楚国青铜文化,

也更凸显“鼎”的精神价值,

那是无论如何,

也要拼力维护的国族象征、社稷图腾。

考古是与古人的对话,

每一件文物,每一次探究

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过去,思考未来。

时光前行,世象更新,

我们的文化根脉越来越丰厚坚实。

就如同“鼎”所代表的精神寄寓,

延续着对家国安康的衷心祈愿,

激发起对繁荣复兴的坚定信念。

 

主办单位 天长市委宣传部 皖ICP备:13017952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4120200005 联系我们:0550-7771220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0-7771220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tcswx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