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 / 滁州新闻
滁州:交出在全省争先进 在长三角创一流的优异答卷
1月24日《安徽日报》报道
    发布时间:2024-01-25  浏览次数:

   2023年,滁州市全力拼经济、促发展、保安全、护稳定,真抓实干、争先进位,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交出了一份在全省争先进、在长三角创一流的优异答卷,滁州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在省“赛马”评议中,滁州市经济运行连续7个季度、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连续2个季度全省第一,营商环境连续6个季度全省前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评夺魁;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中国科创中心百强、全国外贸百强等。从县域看,南谯经济运行3次全省第一,来安、天长、凤阳各1次全省第一,明光1次全省第二,琅琊2次全省第三。5个县(市)位列全省县域综合实力三十强。

   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00亿元,增长7%,分别居全省第三、第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居全省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8亿元、居全省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0亿元,增长9.5%,分别居全省第四、第三。发展考核连续4年居全省前两位,党建考核连续4年居全省第一。林长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棚户区改造等3项工作获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知识产权保护等22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打造“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第一城、动力电池产业第二城、新能源汽车产业第三城”蹄疾步稳。

 

   筑牢硬支撑 “双招双引”成果丰硕

 

   招大引强上,压茬开展季度攻势,用重大项目增量做大经济体量、提升发展质量。2023年,全年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513个、新开工510个、新竣工320个、新投产350个,东旭光电、晶隆半导体、正泰二期等13个80亿元以上项目签约落地,国轩、旭合一期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捷泰、天合、中润、昆宇、美达伦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参加全省集中开工项目376个、总投资287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26亿元,分别居全省第二、第三、第三。投资“赛马”连续6个季度获省激励。

   招才引智上,实施新时代“满天星人才计划”,出台高层次人才25条、大学生和高技能人才18条,举办“星耀滁州·会客虹桥”“才聚满天星·筑梦新滁州”系列活动,开展“千企百校行”校园招聘,与吉林大学等32所高校成为“人才合伙人”,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大学生数均较上年翻番。新备案省级院士工作站、新获评国家级领军人才、省重点人才计划、省人才团队数均居全省前列,人才政策兑现“四即四享”、产才融合改革做法获肯定。人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案例获评“全国百佳案例”,蝉联“中国最佳引才城市”、系全省唯一。

   要素保障上,盘活低效工业用地5680亩,开发区“标准地”出让比例达100%。获批各类建设用地6.7万亩、居全省前列。获批专项债项目224个、发行221亿元,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全市政府性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到66只、总规模达654亿元,已投项目135个、总金额超210亿元;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量70亿千瓦时、居全省第一。助企招工近15万人、再创新高。

   

   突出“新三样” 实体经济加速壮大

 

   农业稳产增收。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超60万亩、居全省第一,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128万亩、水产品产量突破40万吨,分别居全省第二、第一。成功举办第二届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业(小岗)大会、长三角预制菜暨中央厨房产业大会。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新增绿色食品产业链项目133个、总投资313亿元;新增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8个,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全国首个融合功能农业与功能食品完整“创新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落户。

   工业提质增效。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开展工业稳增长“五大行动”,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24家,总数达2567家、稳居全省第二;新增福莱特玻璃、捷泰电池2家产值超百亿元企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68家,均居全省前列;新增省级智能工厂3个、数字化车间18个,均居全省第二。天长智能仪器仪表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新三样”产业加速壮大,连续3年举办全国光伏行业大会(论坛),全球光伏20强企业有9家落户滁州,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产值1362亿元、增长56%;动力电池产业集聚了比亚迪、国轩、力神、天合等一批头部企业,产值增长超25%;新能源汽车产业规上企业达483家、居全省第三。战新产业产值达2300亿元、增长10%。天长、来安、全椒获评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县(市),南谯获评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区。18家企业入选全省民营企业百强、上榜数居全省前列。民营经济考核居全省第二,7个县(市、区)获评先进,占全省近1/5。

   服务业恢复增长。开展“乐享亭城”系列促消费活动400余场,打造了天长路、遵阳街等夜市聚集区27个,城市烟火气愈加浓烈。发放各类消费券近1亿元、带动消费19亿元,整市入选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新增限上单位533家、总数达2366家,新增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境内外上市企业达16家。各项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4500亿元,其中,贷款余额4755亿元、增长18.1%。新增4A级旅游景区2家、国家级旅游品牌7个,全年接待游客3680万人次、旅游收入330亿元,均增长70%以上。

 

   激发新活力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

 

   重点改革更加深入。新增国家级改革试点12项、省级28项。农村改革试验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3项“国字号”整市试点深入推进;新获批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2项“国字号”整市试点,均为全省唯一。天长探索推进科技创新体制“四题”模式经验,获全国推广。全省农业设施抵押贷款“首证首单”在天长发放。天长、来安、全椒、凤阳4个县入选全省制造业“亩均论英雄”改革综合效益30强、总数居全省第二。获批全省综合医改试点示范地区,滁州“医共体+卫生院分类管理”、天长医防融合工作获评全国基层卫生健康创新发展优秀案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国气候投融资试点成效明显。

   开放合作更加紧密。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新型功能区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91个、总投资840亿元,其中50亿元项目2个、百亿元项目3个。推进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3个皖北省际产业合作园区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1个、总投资超230亿元;定远合滁合作园启动建设。滁州经开区成功跻身国家级经开区50强,中新苏滁高新区引进沪苏浙地区项目和投资额占比创历年新高。与上海杨浦、徐汇深化全方位战略合作。首届滁州长三角台商经贸合作峰会、“徽动全球”滁州行动成果丰硕,获批国家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创新动能更加强劲。实施“双倍增两清零”行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跃居全省第三。科技贷款余额363亿元、增长30%。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2100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突破300家。加强与大学大院大所合作,新备案产学研合作项目超100项,共建“工大智谷”、南信大天长研究院、南农大滁州科教创新园等,中新苏滁高新区与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共建集萃科创谷,光智科技与中科大共建全省首批产业创新研究院。成功举办2023年长三角创新创业发展联盟大会,加入长三角“双创券”通用通兑试点区域。获评全省科技创新先进市。

   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深化“双对标”行动,出台2023版营商环境提升举措,开展“为企优服务提升年”活动,市场主体满意度稳居全省前列。发布全国首个市级《证照并销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开展“极优服务、极简审批”改革试点,工程项目“全程包办”等一批创新举措全省推广。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在线兑付奖补资金超4亿元、惠及企业超1300家。制造业贷款余额超700亿元、增长34.9%,分别居全省第三、第二。入选全省创优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试点市、全国优化产业营商环境先行典范,获评“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系全省唯一入选地级市。

 

   着力提品质 城乡建设展现新貌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滁城实施重点城建项目213个,完成投资150亿元。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1.6万套、改造老旧小区139个。城市更新试点示范项目加快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二期开工建设,新增城市公共停车位1万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居全省第一。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提质升级,建成清心凉棚56座,打造“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点位31个。市奥体中心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滁州大道获评“中国公路交通优质工程奖”。

   乡村振兴有力推进。深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脱贫帮扶对象“两不愁三保障”与饮水安全持续巩固。全省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在滁州召开,衔接资金扶持庭院经济做法在全国作经验交流。南谯入选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天长、全椒分别获评国家级、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4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0个村入选首批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小岗农家书屋获评全国“最美农家书屋”,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获评全国供销系统示范社、居全省第一。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等“五类人才”,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1.5万人,实现科技特派员行政村全覆盖。

   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全国首条跨省城际铁路滁宁城际滁州段建成运营,沪宁合、合新、宁淮等铁路以及滁合、宁洛改扩建等高速加快建设,来六高速滁州段、明巢高速等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56公里、居全省第一。明光通用机场加快建设,驷马山滁河四级站干渠(江巷水库引调长江水)、城西水库除险加固加快推进,汊河船闸建成运营,滁州天然气调峰电厂首台机组并网,建成“城市大脑”“一网统管”平台,新建开通5G基站超2300个、完成率达120%。

   聚力办实事 民生福祉有效增进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新增城镇就业14.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9.2万人,均超年度目标任务。道路交通安全提升工程等10件实事全面完成。完善民声呼应平台办理机制,暖民心行动满意度测评连续6个季度居全省前二。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受理100余万件、交办督办26万件,群众满意率99%以上,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整市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配合接受省环保督察,扎实做好反馈问题整改,中央及省历年交办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完成率超98%。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PM2.5平均浓度优于年控目标,20个国考断面累计水质均达标。长江“十年禁渔”成果持续巩固。明光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池杉湖获批国家级湿地公园,明湖创成全国首个“幸福湖”。

   社会事业持续进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39所,新增学位2.9万个。各职业院校面向“新三样”产业,开设5个专业,年输送毕业生超1.2万人。获批省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滁州技师学院新校区开工建设。安徽科技学院成立肉牛现代产业学院,滁州校区加快建设。滁州学院成立先进光伏与新型储能现代产业学院,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与上海优质医疗资源开展战略合作,共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滁州中心。《滁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颁布实施。黄梅戏《初心》等4部作品获评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居全省第二。全市规上(限上)文化企业数居全省第二。成功举办第九届中国农民歌会及丰收节系列活动、奥体中心大型演艺、2023滁州马拉松等文体赛事活动。

 

   全力防风险 社会环境和谐稳定

 

   平安建设迈出新步伐。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均同比下降。市消防救援支队获评全国消防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先进支队。开展“清风2023”等专项行动,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满意度均居全省前列。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等领域安全形势平稳向好。省级平安建设县(市、区)实现全覆盖。

   社会治理取得新成效。推深做实“1+5+N”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深化信访突出问题“百日攻坚”,信访形势平稳向好、总量持续下降。深入推进非法集资陈案积案攻坚行动,案件数量全省最少。高质量通过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创建验收,获评全省退役军人工作创新发展试点市。

   持续改作风 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强化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用足用好正反面典型案例,切实解决了一批影响制约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等问题,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明显成效。聚焦“六破六立”,推动思想大解放、环境大优化、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任务大落实,不折不扣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做到“忠专实”“勤正廉”。

   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议案3件、建议160件和政协提案344件,满意率均超99%。领导干部述法评价省级试点工作扎实推进,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居全省前三,创成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入选示范数量居全省第一。

   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有关要求,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力戒“虚、推、拖、胡”。严格落实为基层减负举措,政府发文、会议、督查检查均实现下降。全面推行零基预算改革,大力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效益持续提高。

   2024年,滁州市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打造长三角“四个地”、建设“七个强市”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主攻“新三样”,拼抢新赛道,加快打造全省“一二三”城,巩固和增强经济持续向好态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滁州,奋力在全省争先进、在长三角创一流,以滁州的“稳”和“进”为全省大局多作贡献。

主办单位 天长市委宣传部 皖ICP备:13017952号-2
联系我们:0550-7771220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0-7771220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tcswx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