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 / 本地新闻
母亲的百宝箱
作者: 孙月娟    发布时间:2022-05-22  浏览次数:

   母亲搬家了,政府配的公租房,虽然不太大,但非常温馨舒适。搬去新家之前,母亲把她的百宝箱交给我,笑说新家放不下。父亲看着身后的老屋,补了一句:好好留着吧!

   打开母亲的百宝箱,时间便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那个年代由于物资匮乏,国家把一切提前分配好。买肉凭肉票,买糖凭糖票,买粮凭粮票,买布凭布票。很显然,母亲的日子里只需要后两种。仅凭有饭可吃、有衣可穿的信念,母亲勇敢地生下了我的双胞胎哥哥。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母亲白天在地里辛勤劳作,晚上在家里洗洗涮涮。日子虽贫穷,但她坚信:新时代让咱们穷人有奔头!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好像为了证实母亲的“有奔头”,我“隆重出场”了。遗憾的是,我没赶上分产到户,以至于我8岁以前都没有自己的田地。哥哥们便常常亲切地称呼我为“黑头”。

   母亲关于勤俭的教诲可以追溯到那段“黑头”的岁月。记忆中父亲身体不好,母亲从不允许他干重活,一家七口人的生计全压在母亲那瘦弱的肩膀上,她除了用沉稳有力的步伐支撑自己,更用勤劳节俭的信念给家人带来希望。其实母亲并不识字,从不知道信念之类的大道理。她只是执着地勤俭,固执地认为勤俭能带来好日子。

   相信大哥二哥定会跟我一样,永远记得母亲那“一大口饭一小口菜”的规矩。那时候家里的饭桌上常常只有烧豆角或炒韭菜,再加上一碗冬瓜汤。我和哥哥们常常夹满一筷子的豆角、韭菜往嘴里塞,不为别的,只为它咸,有味儿!因为母亲怕我们多吃,就“颇有心计”地将菜烧得咸一点。可母亲不知道无味的日子使得孩子们不正常地嗜咸。所以一小碗豆角韭菜兄妹三下两下就抢没了。这样一来,大人们只能就着冬瓜汤吃饭。父母倒还能凑合,爷爷奶奶可就没胃口了。于是母亲给我们立下“一大口饭一小口菜”的规矩。从此之后,小小年纪的我们也学会看菜吃饭,一小碗菜总能恰到好处地撑到吃饭结束,最后剩下的咸咸的汤汁就由我们兄妹仨轮流笑纳。

   相信大哥二哥也一定会记得,他们无论破成什么样的衣服,最终都会被缝缝补补地出现在我的身上。他俩是双胞胎,一样的好动,一样的顽皮,所以衣服总是洞连洞、补丁缀补丁。每到他俩衣服小到不能穿的时候,就按母亲的规矩被程序化地安排到我这儿来了。我总是仔细地比较他俩谁的破洞小一点少一点,谁的补丁漂亮一点。而母亲总是一手针线、一手布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三子啊,你不用那么麻烦的,反正都得补都得穿。”看着邻家独生女的小红褂子,我心里直咽口水:“哪怕我的补丁是红色的也好啊!”

   后来我终于有了一大块红补丁,母亲把它剪成三朵小花缝在哥哥给我的旧衣服上,一如我们兄妹仨躺在母亲朴实温暖的怀抱里,美丽温馨有希望。就这么缝缝补补,日子也被母亲收拾得整洁干净。再后来哥哥们的旧衣服被母亲用来纳鞋底了,我的旧衣服也被母亲用来编麻绳做拖把了。母亲做的鞋底、麻绳、拖把都是五颜六色的,和我们的日子一样美。

   如今我们兄妹仨都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如同一棵老树长出三根枝杈,每一根都枝繁叶茂,摇曳生姿。大哥二哥响应政府美丽乡村建设的号召,和村里人在路边盖起了一排排整齐划一、美丽气派的楼房,与门口那条主题为“天长地久”的三色风景公路,共同演绎着新农村的美好未来。我和老公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在天长城里买了房。一家三口在幸福感恩中迎来了国家的二孩政策,于是我们的第四位家庭成员也“隆重出场”了。从我们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中传出的欢声笑语,书写的是我们全中国的新时代新气象。母亲和退休的父亲坚守在老屋,种菜养鸡,源源不断地向我们供应。老屋成了我们物质的大本营,父母成了我们精神的根。物质上的润泽和精神上的濡养,我们兄妹仨的日子真的是闪闪发光呢!

   年近七旬的母亲一天到晚也是闪闪发光的,从笑容到皱纹!她和父亲在老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过着朴素又诗意的生活。但政府觉得他们生活很是不便,尤其是父亲身体不太好,所以动员他们搬到公租房去。开始母亲很不舍得她的那片“庄园”,后来想想公租房现代化的生活设施确实有利于父亲,便同意了。况且党和国家心里装着我们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这不正是自己当初的坚信:新时代让咱们穷人有奔头吗?

   关上百宝箱,才发现母亲珍藏的不仅是护佑我们兄妹长大的长命锁,还有象征那个年代的粮票、布票、人民币,更有勤俭节约的好家风和新时代有奔头的坚定信念。看着百宝箱,我懂母亲的那句“新家放不下”其实就是父亲的那句“好好留着吧”!

 

 

 

主办单位 天长市委宣传部 皖ICP备:13017952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4120200005 联系我们:0550-7771220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0-7771220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tcswx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