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夏锡生 发布时间:2022-11-18 浏览次数: |
谁不说俺家乡好,我的家乡在天长,东可望二分明月下的扬州,西可视瑯琊山脉诸峰。南可见六朝古都南京,北能顾“楚”“汉”二勇奇。
在小城,我所居处周边的景致,简言之是“阶前三尺地,院内一井天”,她们与我朝夕相亲,共度春秋,早已是相看两不厌了。
身立阳台,启窗而观,仰望云卷云舒,平视枝舞叶飞,俯瞰花开花落。窗下是一条平坦的步行街道,路边草木葱茏。路之南有一条令人心怡的小河,河上架有一座让人留恋的情人桥。这河,这桥,阳光照耀下,波光潋滟。
如今沿河两边已经是小城的风景带,一路楼台全依水,两堤花柳总恋桥。在这情人桥头,便是阶前三尺地,院内一井天,百姓人家的小宅院。
忆明珠先生曾从扬州来天长,在小城观光采风,有《隔河柳》一文,开篇言:小城有河,河边有柳,柳外有人家,人家屋顶上也有我家的一片烟霞。他还在此撰联以记:
依依春树隔河绿;
脉脉晚霞拂槛红。
如今,沿河两岸已经建成一座美丽的南湖公园。公园里的镜湖虽不如洞庭湖那样“浩浩荡荡,横无际涯”,但清秋月色却是一样的。君若有闲,邀三五友,于皓月高悬,灯辉万井之时,于此水榭品茗赏月,“更忆瑶台逢此夜,水晶宫殿挹琼浆”,岂不乐乎?“水洌”是最爽眼的美景,是环境宜人的合格证书。而今此湖于日暖风怡之时,波平若镜,镜可鉴人。若至秋季,水尤清洌。水清不止爽目,更可“涤心怀”。
滨河水榭西北大门悬匾额“对秋”一联云:
云淡天高风袅袅;
月明林静水潺潺。
晴日,飘逸的白云蓝蓝的天,映入你的眼帘,袅袅的风儿轻轻抚你的笑脸,夜晚,如水的月色洒向湖面,水月交融,静静的小树林散发着花草的馨香。此时的背景音乐就是克莱德曼键盘上流淌出来的《秋日私语》。与之作伴的是天长图书馆,新馆造型新颖,外观简洁。遂成联曰:
入诗有味兰芳影;
润物无声宣鼎图。
图书馆书籍的兰芬影和宣鼎图,在小城四处飘溢,似春天的鲜花让人悦目怡心,若夏季的浓阴令人神清气爽,像秋天的明月使人清雅明洁,如冬日的阳光给人温馨。看到“图书馆”这三个字总是觉得特别亲切,因为自幼就和图书馆结缘,书儿早已经是我可意的人儿。
南湖公园,有几副景联,吾之所撰
公园门联
满含甓水千般色;
一绘胭山万景园。
望月亭
望来秋水半园秀;
月借春风一苑香。
德风亭
德气清新,园幽景秀;
风光灿烂,草郁花香。
仁孝亭
仁心云影相照应;
孝感涛声静自来。
万树园
万木已见风山秀;
百花尤增凌水情。
“三尺地”“一井天”伴我征途。小桥流水,仿佛是我文学创作的源泉,“临小街,与邻为善,傍古井,以泉洗心。”拥有“三尺地”“一井天”,人生不会孤独。一条白塔河,一座胭脂山;一方琉璃井,一幢图书馆,再加上一名白头翁,一台笔记本,合为本翁半辈弯弯曲曲,一生糊糊涂涂,所幸老来童心尚在,自有欢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