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 / 本地新闻
“滁州市文明家庭”徐加明家庭:崇尚文明 相敬相爱
    发布时间:2022-04-07  浏览次数:

徐加明全家福.jpg

    徐加明有一个崇尚文明、相敬相爱的家庭。夫妻敬业爱岗事业有成,儿子热情礼貌、健康上进、事业有成,老人安享幸福晚年生活,赢得了周围人们的赞美。一家人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以德治家,谱写了一曲家庭文明的动人乐章,成为创建文明家庭的先进典型,徐加明家庭于2021年荣获滁州市“文明家庭”称号。

      率先垂范,做儿子的榜样

      为了使儿子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徐加明和爱人何英一方面洁身自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品位,另一方面率先垂范,为儿子做出榜样。夫妻俩物质生活上不求奢靡,不赶潮流,不摆阔气,从不浪费,提倡节约,精打细算,用之有度。他们还经常教育儿子一菜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在夫妻俩的教育下,儿子从不大手大脚乱花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为了为儿子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夫妻俩严以律己,在家始终遵纪守法、友爱邻里。自结婚起,夫妻俩就对双方老人十分尊敬和孝顺。不仅在生活上予以照顾,家中大小事也征询他们意见,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儿子也礼貌懂事、刻苦上进。

  夫妻和睦,孝敬父母

  提到丈夫和儿子,何英总是露出欣慰的微笑。在计划生育最严苛的时候,常常要下班时间甚至半夜去做工作,丈夫没有任何怨言,积极支持她的工作,当她忙起来的时候,家里一切就由丈夫操持。优秀的子女离不开父母良好的教育方式,何英家小儿子考入公务员队伍后,主动要求深入基层,到扶贫一线参与工作。他积极和村干沟通及时掌握村里情况,为村里脱贫贡献自己坚实的力量。

  在去年,徐加明由于身体原因,不得不截肢。面对这种情况,何英承担起家里的大小事务,还不断开导丈夫。父母年迈,身体也不好,何英上班之余,照顾家庭三人。在村里进行低保户动态调整的时候,何英主动要求将自家低保户取消。她说:“我作为村干,以前申请低保是因为低保户医疗报销比例高,丈夫生病医疗费高昂,父亲也生病,现在丈夫截肢,医疗费变少,比我家困难的家庭还有很多他们更需要这个政策,我们绝不多拿国家一分钱。”

  何英将她的前半生三十几年的美好年华都献给了基层,辛勤的工作、显著的成绩,不仅让何英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也获得了村民的信任。但她决不满足于此,随着计生工作的深入,人口与计生工作出现新难点、新问题,何英与时俱进,努力学习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除了按时收集、整理计生资料规范业务管理外还经常阅读相关报刊杂志,坚持学习计生法规,吸取先进经验,丰富自身知识,更好的服务群众,他的丈夫亦是如此,他们教育儿子绝不以干部自称,当好群众的服务员。

  心系群众,任劳任怨

  生活中,何英是一名热情、开朗、积极向上的同志,与同事相处融洽,待人真诚、为人友善。遇到周围人有困难第一时间伸出援手,都说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何英不管村民是贫穷或富有都一视同仁,只要能帮上忙的他都尽心尽力为群众解决难题。同时她也一直是个热心公益,敢于为群众说话,为群众谋利益。自被选举为镇人大代表以来,始终坚持“人民选我党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信念,除了坚持人大代表信念,为民请愿外,何英还真心为民办实事,做好事。以前,进出何庄村红庙组的路是一条石子路,道路坑洼,雨天沟壑纵横,遇刮风天尘土飞扬。何英看着也非常着急,在每次人大提案时都会上报希望政府能出资完成道路硬化方便村民出行。后来在村里有项目指标后她积极争取,终于让群众走上了平坦的水泥路。2020年何庄村企业家陆华安致富后不忘家乡建设,为村主干路捐赠路灯,照亮村民晚间散步和出行,但路灯只惠及到和平、瓦屋和糟坊三个村民组,何英就考虑能不能和陆老板商量,多捐赠几盏,将村主干路对面的红庙组也装上路灯。经多次和陆老板沟通后,红庙组也顺利安装了路灯,群众直呼何英是一名优秀的代表也是一名优秀的村干。

  爱岗敬业,迎难而上

  作为妇联主席,这些年来何英凭着对妇女工作的执着精神,真诚服务,取得了全村妇女的信任。现在,村里流动人口、外出务工人多,很多年轻的女性都住在镇上或者市里,计划生育工作开展起来略显困难。但她还是尽职尽责的将计生政策宣传到每家每户,除了上门宣传外,结合微信等方式,联系村里女性。遇需上门随访情况,不管多远都会亲自上门,不弄虚作假。她和村里另一位计生专干从每一户到每一组不然其烦的对全村的育龄妇女登记造册,认真核对结婚、再婚、怀孕、生育及节绝育等信息。为此,她不分上下班时间到居民家中走访,力争能了解掌握到每个家庭中妇女的基本信息,与她们谈心,倾听她们的呼声,关心她们的疾苦,为她们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有一次村里一名孕妇半夜要生了当时情况非常紧急已经来不及去医院,何英和她丈夫第一时间去到孕妇家里接生,最终母子平安,现在这个孩子已经十几岁,看到她还是跟亲人一般。何英18岁就开始做计生工作,在岗位上33年,多次获得先进个人、团体二、三等奖。她始终保持谦逊、保持热爱。

  在担任妇联主席的同时,何英还兼任一年图书管理员。在任职期间,何英组织留守儿童节假日到农家书屋看书,教授他们课外知识,关心他们生活的同时也关注他们的学习。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年初一晚上何英和徐加明所包的村民组有一名从武汉返乡人员突然发烧,何英和徐加明到该人员家里,为其测量体温,并联系医院将其送去检查。她们将自身安危放在身后,一切为了群众而努力。大年初二他们就立即返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徐加明同志带病参与道路卡口值班,上门随访。

  打赢脱贫攻坚战,基层是主战场,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正是推进脱贫攻坚、夯实基层发展基础的有效机制。2018年4月,巢湖市第七批16名选派帮扶干部驻村开展工作,徐加明的儿子——南京大学毕业后考上合肥市发改委公务员的徐声浩,放弃良好的办公环境主动请缨深入基层一线参与扶贫,这对于刚刚23岁的徐声浩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作为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巢湖市烔炀镇花集村第一书记他不分工作日和休息日,全心全意为当地农民出谋划策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扶贫更要扶志,为了帮助村里的建档立卡户早日脱贫,徐声浩鼓励他们发展特色种养业。2019年在徐声浩的带动下,花集村在新建瓜蒌种植园200亩的基础上,重点扶持7890扶贫产业园建设,在提升村集体收入的同时也带动了贫困户就业。徐声浩跑遍了花集村的角角落落,从引项目到强产业,大大提升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2019年花集村集体经济达到32.9万元,村里87户贫困户162人全部实现了脱贫。现在脱贫收官,他回到了原有岗位,当地群众却对他多有不舍。

  徐加明一家深入基层为群众服务,他和妻子自任职以来又在岗位上连续工作了30余年,经历了风风雨雨,尝尽了酸甜苦辣,几十年如一日为村里群众工作兢兢业业,热情不减。工作中,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还积极帮助村里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受到居民认可。

  常言说得好“家和万事兴”,徐加明一家数十年如一日,他们夫妻恩爱、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怀子女、真诚待人、和睦友爱,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家的真谛。

主办单位 天长市委宣传部 皖ICP备:13017952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4120200005 联系我们:0550-7771220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0-7771220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tcswx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