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03 浏览次数: |
胡兰,女,中共党员,1966年7月生,孝老爱亲类“滁州好人”,安徽金盾涂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她20多年如一日照顾生病的公婆直至离世。胡兰将孝亲文化融入企业管理,以良好家风影响企业员工,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胡兰乐善好施,重孝重教,集资30万元修路,无偿照顾孤寡老人,先后救助了100余位老人。同时她还先后资助了26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子女读书,年平均花费5万余元。胡兰曾先后荣获全国第二届“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当代中华十大慈孝人物、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农村妇女双字双优女能手、安徽省第二届“十大孝星”等荣誉称号。
家庭之孝:孝亲敬老践行人
1962年7月,胡兰出生在天长市秦栏镇,浸染着孝子之乡纯朴善良之风气,令胡兰从小就在心中种下了“孝”的种子。1984年和爱人结婚后,夫妻俩就一直和公婆同住一个院、同吃一锅饭。婆婆从年轻时起身体就不好,有冠心病、胃下垂等老病,每年都要住几次院,每次都是胡兰服侍在身边。
1997年,胡兰同丈夫创办金盾涂料有限公司。打这以后,胡兰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既要忙厂里的工作,又要照顾身体不好的公婆。2002年初,正是为公司的业务在外打拼的时候,婆婆被确诊为胃癌晚期,治疗期间,胡兰将厂子委托给他人管理,一直陪着婆婆。这一年春天,婆婆的病情刚稳定,公公又被确诊为食道癌晚期。尽管是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候,胡兰放下手中工作,为二老跑天长、上扬州、去南京,四处求医问药。二老过惯了苦日子,深知财富来之不易,竟然舍不得花钱,坚决不配合医生的治疗,在胡兰耐心说服下终于做通了工作。二位老人因病疼痛,睡不着,胡兰就坐在二老的床前,不时同他们说说谈谈,每天都为他们洗脸、洗脚、擦洗身子,按摩按摩。这样的生活,胡兰一直坚持到2005年上半年公婆相继安详地离开人世。
企业之孝:构建和谐促发展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胡兰,耳闻目睹了一些农村老人由于种种原因吃喝无着落,看病无钱的辛酸场景,胡兰曾从生活上关心过她们,但经济上的窘迫,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老人的问题。于是,乘着改革开放和全民创业的浪潮,胡兰在1997年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她认为办企业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能为行善积德敬孝心提供一定的经济基础。
胡兰结合自己对孝文化的认识运用到了企业。胡兰将孝亲文化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与以德治企结合起来,与打造诚信结合起来,弘扬孝文化思想,营造孝文化环境,发展孝文化经济,创造了一个企业与员工、孝文化与经济携手发展的良好环境。企业建立了党支部、工会、妇联和家长学校,并经常组织员工学习、活动。特别是家长学校,胡兰夫妻俩每次都是亲自给大家上课,讲自己的事、身边的事、身边的人,教育员工如何在家做一个好丈夫、好妻子、好媳妇、好儿女、好父母,如何在社会上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久而久之,企业形成了一种和谐"大家庭"氛围,每名成员都积极争优比佳,一些以前有不良习惯和品行的人进入企业后,很快就被这种氛围感化。胡兰还专门设立奖学金,作为考上大学的员工子女的奖励,员工的父母亲戚有问题胡兰都会竭尽全力帮助解决。企业和孝的氛围,促进了企业的发展。2020年,企业实现产值1.8亿元,完成税收近800万元。
社会之孝:慈善重孝播爱心
企业发展了,胡兰将她讲慈善、讲孝道的思想不断在社会上传播,关爱、资助社会老人,以延续自己的尽孝之情。
胡兰所在的官桥社区由于路灯经费无处着落,供电部门只好停止供电,好几位老人晚上外出时跌跤摔伤,被放晚自习的学生骑自行车撞伤。胡兰觉得心里不是滋味,她主动联合其他企业将路灯经费承担下来,仅这一项,目前,胡兰个人已承担路灯经费10万多元。官桥社区的砂石路年久失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老人都不敢出门。胡兰起早带晚做居民户的工作,集资30万元做路款,其中胡兰一人就捐资6万元,终于将路修好。金集镇益民村有一位老人,家庭困难,因患哮喘发病时找到胡兰,胡兰当即为其解决了1000元。胡兰又将其护送回家,并到益民村卫生室打招呼,只要老太太有病,就直接为其治疗,费用有她支付,还留下手机号码,以方便联系。为了解决老人生活困难,胡兰每月发给她生活补助300元,直至老太去世。多年来胡兰一直无偿照顾社区里9名孤寡老人,每人每年发放生活补助2400元,并定期到老人家拜访。每逢端午、中秋、重阳节和春节等节日,总要为五保户、特困户和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粮油、米面、月饼、大糕和压岁钱。几年来胡兰先后救助了100多位老人。
教育之孝:积善行德做公益
胡兰深知教育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她总是竭尽全力帮助那些贫困学生。朱恒衡同学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可父亲的去世让他几乎辍学打工以孝敬可怜的母亲。胡兰知道后,找到朱恒衡,告诉他完成学业、学有所成才是最大的尽孝。胡兰把朱恒衡的母亲安排到自己公司上班,并承担了他上学的一切费用。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后来读硕士研究生,胡兰帮朱恒衡实现了愿望,度过了人生中最困难的一段时光。胡兰先后资助了26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子女读书,平均每年花费5万多元。2011年教师节,胡兰到官桥九年制学校看望师生,发现学校的操场坑洼不平,杂草丛生,孩子们体育活动受到限制。胡兰当下决定出资10万元,并联系地方多家企业共同出资,帮助学校修建塑胶跑道。为表示对教育的一贯支持,2007年12月,胡兰率先发起并捐资1万元,在成立了“官桥教育基金会”。在她的带动和影响下,一些企业和个人纷纷捐款,在成立之始就募得资金近五万元,为激发官桥师生的教学积极性注入了活力。
正如胡兰的企业员工所说:“看看胡兰的为人处世,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学习她,多尽孝道、多献爱心。”小孝孝双亲,大孝孝社会,胡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出了一个“孝”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