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 / 乡镇风采
金集镇:红白理事会破除陈规陋习 倡树文明新风
作者: 宣金祥  信息来源: 金集镇  发布时间:2021-09-08  浏览次数:

   “以前,村里的红白事按旧俗都要大张旗鼓操办的,说穿了就是主家要面子。”“有钱的一个比一个,比谁更排场。没钱的也不甘心,就是借债也要办得风光些。”“一家有喜事,全村都得吃酒随礼。”11月5日上午,在金集镇芦柴村,村民陈新山正在和邻里们聊着以往村里办理红白大事过度铺张浪费的旧俗。

   “如今好了,红白大事一改革,乡村风气也文明了。”陈新山说,“主家省心省钱,亲朋好友也不跟着操心受累,全村人都乐意。”

   据介绍,2020年12月18日,芦柴村发布红白大事改革章程,经全体村民举手通过后,于当月28日正式施行。章程主要突出两点:一是喜事新办。简化流程,朴实喜庆,不讲阔气比排场,原则上不收礼金;二是丧事简办。移风易俗,提倡厚养薄葬,严禁村民过世后主家大操大办,节省不必要的开支。

   章程实行至今,该村所有红白大事都能做到“当日操办、当日结束”的流程,大大减轻了村民负担。

   目前,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嫁娶事宜的文明做法已在金集乡村大地全面推开,蔚然成风。

 

婚丧节俭办,村民齐点赞

   金集镇草西村村民李水林的母亲今年6月初去世。按照该村红白大事操办章程,丧事须在当日办完。“咱家宗族后人多在外打工。就算通知到了,一天时间也未必能够办完。”李水林不免担心。

   草西村党总支书记陈叶桃是李家的近亲。“在充分征得李水林夫妇同意后,咱自告奋勇当参谋,一方面立即通知水林哥家的各位亲友于当日午时前来吊唁;另一方面按新规程办事。”陈叶桃对笔者说,于傍晚天黑之前,就走完安葬的全部程序,整个丧事办得既简单周到,又不失民间礼节,整个宗族亲朋都满意。

   “老人在世,做子女的讲孝道、厚赡养,让老人享受到更多的关爱和温暖,比老人过世后大操大办有意义得多……”这不,在村里的移风易俗办理红白大事的说事会上,陈叶桃不厌其烦地同乡亲们摆龙门阵,说事论理统一思想。

   “摆在以前,按村里习俗,老人去世3天后才能安葬。宗族后生们起码要请2天假,扣工资不说,葬礼开销也挺大。”李水林说,“现在村规民约要求当日下葬、当日销户,最多不出2天就办完了,这样省心多了。”他一边同笔者唠话,一边算着丧事开销,以往的葬礼要给亲友们扯白布做孝衣、请和尚做法事、扎房子烧纸库、雇吹鼓手办酒席等,“如今,一套流程简下来,至少能省万把多。”

   

理事会总策划,向陈规陋习说不

   “以往,丧事主家请客都要下饭店,一桌至少四五百。”金集镇金集社区、村监委主任、红白理事会会长吴正阳同笔者聊开了,如今,白事请客一般都由理事会出面帮着办。“菜、肉主家买,做饭、端菜亲戚邻居伸把手,一桌成本不超过160元。”

   除了主家请客吃饭,金集社区的红白理事会还在烟酒的标准上做了硬性规定:一盒烟最多15元,须用天长当地酒水。

   “原来一场婚宴,没5万元根本打不下来。”吴正阳说,“现在6000元就搞定。开销只是原来的八分之一,大伙儿办事再也不用头皮发麻了。”最重要的是,节俭办红白大事的新规定出台后,全村都必须执行,自然也就没了攀比。

   “没了攀比就没了折腾,全村人都受益。”吴正阳说,“村里的婚丧嫁娶是系统工程,咱就是总策划。”红白理事会作为村里的移风易俗宣传员和监督员,负责宣传引导村民树立理性消费、勤俭节约、文明办宴席的理念。

   “红白理事会大都由村里三老乡贤组成,他们说话办事威信高,再加上咱党支部做靠山,所以,乡亲们都拥护。”金集社区党总支书记韦国洋说。

   据了解,金集镇实行红白大事新规后的行政村,次均丧葬费用由2万元以上降至4000元左右。部分村委还制定了奖惩措施,对文明节俭的丧葬户适当给予600元至1000元不等的经济补贴,不按新规办理的丧葬户将取消相关的补贴。

主办单位 天长市委宣传部 皖ICP备:13017952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4120200005 联系我们:0550-7771220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0-7771220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tcswx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