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金集镇 发布时间:2021-07-25 浏览次数: |
风俗,承载着社会教化,具有深厚的地方文化特性。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内涵匮乏,一些“不正”之风乘虚而入。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现象开始露头,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不符合国家法律政策精神,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迫在眉睫。
“歪风邪气”不是一两天养成的,在治理上要“久久为功”。方法上既要有文化宣教手段又要有规约治理手段。从各个角度来看,基于“地方性知识”而形成的居民公约在推进移风易俗具有比较好的实效。
早在2019年安徽财经大学专家赵教授一行就来到谕兴社区,以“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协商共治”为主题,开展全面指导居民公约制定和修订工作。
赵教授讲解了什么是居民公约、如何制定居民公约等一些问题并听取了关于谕兴社区原居民公约内容,详细的询问了社区代表对已构建的“德治、法治、自治和共治”为统一的农村社区治理新体系和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社区的做法。赵教授表示:居民公约是依据党的政策方针和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村实际,为维护本村的社会秩序、社会公共道德、村风民俗、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制定的约束村民行为的一种规章制度,是基础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区文明建设,摈除陈风陋习、推进移风易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村风文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素质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居民公约既加强了对村干部的监督,提高了居民当家作主的意识,也维护了社区和谐稳定。
谕兴社区“两委”听取了赵教授的建议,发挥村民自治作用,以居民组为单位征集民意。对原有的居民公约进行了修改完善。从内容完整性、地方特色性、内容针对性、形式合理性、执行有效性、广泛宣传性等多个方面着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明确了“提倡做什么”,又规定了“什么不能做”。引导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新版居民公约于2019年10月21日表决通过,即日执行。
2020年5月20日,此时疫情刚刚稳定,人们的意识开始有所松懈,周庄组周信发户儿子要结婚,准备邀请广大亲戚朋友参加婚礼,我社区杨家佳同志接到消息,立马同计生专干杨书敏同志上门做工作,讲述居民公约条款,周信发说:其实我也知道,居民公约也是征集我们意见的,我也参与签字同意的,我会做家里人工作,说明利害关系,推进移风易俗,我们全家愿意出一份力,最终周信发户只是小范围的邀请家中至亲,为儿子办了一场简单而有意义的婚礼。
在移风易俗过程中,居民公约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集体议定的居民公约不仅内容细致具体,而且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自居民公约实施以来,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宣传,涌现出一批移风易俗先进代表、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推动了社区和谐稳定,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