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砥砺奋进的五年——天长医改,改出沉甸甸的获得感
作者: 王舒鹏 王 旺    发布时间:2017-10-10 15:21  浏览次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大胆探索,在“共”字上作文章,组建县域医共体,建立完善的“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体系,让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正在被破解。

    记者在市中医院看到,现场并没有十分拥挤的排队挂号现象,原因是得益于医院这几年的网络信息化建设,患者不但可以通过分布在医院大厅内的网络终端进行引导帮助诊疗,同时还可以通过手机网上预约,大大节省患者的就医时间。

    小伙子杨东臻是个上班族,这两天天气变化导致消化不良,他就趁着上班之前的空余时间来医院看病。记者跟随他一道去诊室体验了一下,前后二十分钟不到,小伙子的诊断就完成了,下诊断书、开药等一系列流程,都是主治医生利用电子化办公平台完成。

    杨东臻表示,现在这样的网络信息化建设,拉近了患者和医生的距离,大大节约了患者的就医时间。

    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破解医改难题,不但需要精简流程,还需要均衡和优化利用医疗资源,引导患者有序就医。

    2015年7月,我市由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等三家医院牵头,和16个乡镇社区卫生院以及163个村卫生室成立三家“医共体”,医共体内实行上下联动、双向转诊,永丰镇村民、胆石症患者周巧英就是通过这样的转诊绿色通道在县医院实施手术后,转院到了当地镇卫生院。

    周巧英告诉记者,后期的康复治疗都是在镇医院进行的,主要是离家近,家人照顾方便,又省钱。

    由于手术很成功,这几天,周巧英已经基本恢复,而且还有来自县医院的专家为他制定术后康复计划。天长县域医共体成立之后,依托县级公立医院,建起了影像、检验、心电等五大中心,实现医共体内信息互通、检查结果互认、远程会诊协作,像周巧英这样的病人在术后都有县医院的专家定期“下沉”坐诊指导,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从2012年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以来,这五年里,我市不断巩固提高县域医共体建设,努力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立性质,还积极结合健康扶贫政策,构建县乡村三级健康服务网络,提升百姓健康指数,让基层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医改红利。

    69岁的韩友刚在医院体检时,被检查出患上了糖尿病,在医生具体诊断病情和确定治疗方案后,主治医生为他开出了一张健康处方。韩友刚告诉记者,有了这个健康处方,对我们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比较有帮助,多吃杂粮少吃细粮,多吃蔬菜对我们身体有帮助,我们要早上多做运动,晚上多做运动。

    据市人民医院医生张金玉介绍,根据病情提供不同的健康处方,有了这张健康处方之后呢,病人在住院期间包括在出院以后,以后的生活当中可以按照健康处方上的宣教内容,然后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运动包括情绪的调节,有了这些指导之后,病人的病情包括各方面并发症的预防,都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我市有40多万的农村人口,以往许多村民健康意识淡漠,小病拖成大病的情况有,治好了不注意又复发的情况也有,县域医共体的建立,在乡村层面推广了乡村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针对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并根据签约对象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包”,定期为他们免费体检、提供健康走访、就医指导。

    签约居民华仁凤告诉记者,我是一名残疾人,政府为我交50元钱享受一年的签约服务,村医每两个月上门来给我量血压测血糖,并且指导我用什么药。据签约家庭医生葛连宏介绍,我们和老百姓签约,为他们提供上门服务,建立了健康档案,就是让大家能够准确及时的掌握自身的健康状况,这样,发现问题可以及时救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紧紧围绕运行机制、医保支付、薪酬制度等医改的关键环节,频频打出“组合拳”,短短五年间,县级医院可治疗病种达2254种,比2012年增加357种。乡镇卫生院可治疗的病种达90种,比2012年增加40种,门诊人次维持在80万以上,较医改前增长14.2%。截至2016年12月底,县外就诊回流、县内基层首诊幅度实现了“双增长”,“天长医改模式”正在惠及更多群众,让百姓有了沉甸甸的获得感。

主办单位 天长市委宣传部 皖ICP备:13017952号-2
联系我们:0550-7771220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0-7771220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tcswx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