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专家 土秀才” 他们是奔走江淮大地的科技特派员!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  徐慧媛    阅读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五月的江淮大地,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的景象。田间地头,除了辛勤的农户,还活跃着科技特派员的身影。

  传播政策技术,科技生产的“催化剂”

  5月17日,凌晨五点,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蒙城县立仓镇薛庙村稻虾共作高效示范基地内,养殖户们穿着水衣,正在熟练地收网,捕捞小龙虾。

  “我们水资源较为丰富,水质好,污染小,适合小龙虾的生长。龙虾不仅个头大,肉质也饱满。”科技特派员周陛笑着说,小龙虾亩产在300到500斤之间,主要运往苏北、河南周口、河北保定、天津等地。

  周陛是立仓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站长,负责为龙虾养殖户和水稻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我平时就和农户打交道,问问他们的情况,宣传科技政策,邀请水产专家和种植专家给农户现场指导。”

  “等到小龙虾卖完,我们就开始下一季稻田的耕作。”周陛介绍,他们实行水稻种植与养虾综合种养,实现稻虾共生。在他看来,“稻虾共作”有着天然的优势,龙虾脱的壳和排泄物是禾苗生长的天然有机肥,农药用得少,水稻更环保健康。“稻虾共作”模式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多收”,也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香饽饽”。

  科技特派员一头连接科技、一头连接生产。“我们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采用科技特派员+村集体+高校+农户的发展模式,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转化、示范,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在周陛看来,他犹如催化剂一样,将科技成果与农户融合在一起,发生化学反应,赋能产业绿色健康发展。

  打造“一镇一品”,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一颗小小的西兰花能否托起村民的“致富梦”?答案是肯定的。

  2017年,蒙城县板桥集镇双鹿村刘娟带头发起成立了刘娟种植合作社,流转300亩土地发展蔬菜种植。第二年,在“村集体+企业+农户”发展模式的引领下,刘娟带领群众在种植调整上下功夫,引导群众转变种植观念,把土地连成片,进行标准化种植。“标准化种植能够有效地指导村民生产,更能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刘娟说。

  202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刘娟前往浙江温州菜篮子集团开了一个座谈会。没过多久,台州一位种植西兰花的老板主动和他们联系,经过一系列的考察分析,发现双鹿村很适合种植西兰花。刘娟喜出望外,再与村里商量之后,决定把发展种植西兰花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便与台州商人签订了1000亩西兰花的合同,开始了西兰花的种植之路。

  “西兰花一年可以种植两季,我们种植两个品种,一种亩产在2300-2500斤左右,另一种亩产能达到3000斤,采摘后的西兰花经过预冷、打包后主要运往长三角和全国各地。”刘娟告诉记者,2022年全村流转土地3200余亩,村集体经济收入228万元。

  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刘娟还积极与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安徽农业大学茶和食品学院建立“产学研用”合作关系,逐步提高产业发展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以前我们也属于贫困村,现在我们是县里的十强村。高峰期,西兰花产业每天能带动五六百人就业,每年发放务工工资达到几百万元。”

  刘娟努力在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当好“排头兵”,用自身的知识和技术开展一个富民项目,推广一批新技术,带动一个特色产业发展,双鹿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集体经济不断增长,农民口袋也鼓了起来。

  培育新品种,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走进安徽金桥农业科学研究院的试验田,一片片麦田映入眼帘。大大小小的麦地里种植着几十个品种,生长着高矮不一的小麦。夏风拂过,大半泛黄的麦子随风摇曳,迎接着即将到来的丰收。

  依托皖北优越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金桥农业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合作,培育小麦品种。

  科技特派员陈汉良顶着太阳,在小麦地里查看麦子的长势。“你看,小麦的穗子穗头都比较大,穗粒数也上去了。穗籽粒都比较饱满,这就决定了小麦产量的提高,意味着亩穗数也上去了。”陈汉良从麦田里揪下一个麦穗说道,在小麦育种中,穗数是评价小麦产量的重要指标。“按照目前小麦的长势,今年产量应该能够达到预期,获得丰收。”

  作为基层科技特派员,陈汉良总是与农民和土地打交道。通过手把手、面对面的交流和传授,陈汉良向农户介绍小麦田管的新技术、新方法。“只要有时间或者农户有需要,我们都会及时前往指导,帮助农户解决问题。”

  在陈汉良看来,基层科技特派员就要落实好党和国家的政策,特别是科技强农方面,把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落到实处。

  这些农民眼中的“田专家、土秀才”,总是奔走田间地头,穿梭山林乡野,秉持初心、扎根乡村,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贡献。目前,安徽省科技特派员达17181名,人数位列全国第一。

  今天的安徽,村村都有科技特派员。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域行政村“一对一”服务全覆盖,他们为农村带来了新观念、新思维、新技术、新技能。近一年来,全省科技特派员累计领办创办经济实体1215个,研发转化农业“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科技成果4089个,直接惠及农户34万户,促进企业增收15.8亿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4.2亿元,他们用科技的力量帮助农民农村绘就丰收新图景,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双翼。(记者 徐慧媛)

编辑: 黄曼曼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头条 政情 社会 时局 生活 图片 视频 好人 专题 执行 评论 版权 原创 地方 教育 汽车 旅游 徽商 发布会 体育 城建 安徽号 乡村振兴 科技 English 版权中心 辟谣平台